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组织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及IP组,各组按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24 h,48 h,72 h)分为6个亚组。判断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测定术后24 h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OCS-3、TNF-α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结果 sham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IP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I/R组(P0. 05)。IP组术后24 h脑梗死灶体积较I/R组显著减小(P0. 05)。SOCS-3、TNF-α在sham组中微量表达,但无动态变化,其在I/R组中的表达均于3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IP组中表达趋势与I/R组相同,但与I/R组各时间点比较,IP组中SOCS-3的表达明显升高(P0. 05),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 05),且I/R和IP组各时间点SOCS-3、TNF-α表达均高于sham组(P0. 05)。sham组仅见极少凋亡细胞,I/R和IP组中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较sham组显著升高(P0. 05),但与I/R组比较,IP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 05)。结论 IP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脑I/R后脑组织TNF-α的表达,上调SOCS-3的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300只SD大鼠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 3 mm处为最佳穿刺点,成功率为93.6%。眼眶后静脉采血法将针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成功率为89.9%。心脏穿刺采血法于剑突下以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入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 cm,成功率为83.4%。尾尖采血法以手术剪剪去尾尖5~10 mm,成功率为94.4%。颈静脉法于第4根肋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向颈静脉进针,与胸部表面成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 mm,成功率为80.9%。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的实验,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母细胞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并对其临床、病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人群化学预防前瞻性定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人群对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反应强度以及对强阳性反应者采用异烟肼(INH)化学预防的远期效果。方法(1)按人群不同分为3组:A组,高校4896名在校大学生;B组,568名进城农民工;C组,活动性肺结核病家庭接触人群483人。(2)分别对3组人群进行PPD皮肤试验,筛选强阳性人群。每组强阳性人群再分成2组:预防组给予INH300mg/d口服,1次/d,疗程为10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2组人群均随访3年。结果(1)3组人群结核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1)。(2)3组人群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8,P<0.01)。(3)INH预防:A组,68人;B组,23人;C组,41人。随访3年后,结核病发病人数:A、B组均无一例发病,C组2人发病,总发病率为1.52%(2/132)。(4)对照组发病人数:A组,7人(7.00%);B组,3人(7.32%);C组,5人(14.29%),总发病率为6.83%(12/176)。3组人群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5)预防组和对照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结论结核病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流行,PPD反应强阳性者采用INH化学预防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时,通常要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动物实验结束后,也要采集血液、体液、脏器等进行评价分析。大、小鼠的采血方法有:尾尖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眼球摘除采血、股动脉采血、心脏采血、断头采血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在密集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某高校4896名一、二年级学生和568名农民工,进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予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者再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菌培养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果PPD阴性反应2860人,阳性反应2318人,强阳性反应232人。X线检查肺部有异常者11人,1人淋巴结肿大,痰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血清抗结核抗体均为阳性。确诊肺结核病11人,淋巴结结核病1人。来自城镇地区学生的PPD反应阳性率为55.03%,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42.78%(u=7.66,P(o.01),大学生结核病的发现率为0.18%;农民工的PPD反应阳性率55.81%,结核病的发现率0.53%。结论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在高校学生和农民工中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应该加强结核病疫情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杨渊  邹悦  李鹏  罗磊  戴璐  钟才高 《卫生研究》2012,41(4):546-550
目的探讨Cr(Ⅵ)对细胞内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DAC1)mRNA表达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干涉效应及其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共分成6个处理组,分别用0、2、4、8、16和32μmol/L Cr(Ⅵ)染毒处理12、24和36 h,然后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荧光素生物发光法分别检测细胞内VDAC1mRNA和能量ATP水平。结果 (1)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在12h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在24h表达水平有所增加,染毒36h后,各剂量组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至对照组的2.65倍;(2)细胞内ATP含量在12h增高,高剂量组(2μmol/L)尤为明显,在24h后细胞内ATP水平明显下降,染毒36h后,低剂量(2μmol/L和4μmol/L)组ATP含量又回升至对照水平,在高浓度(8、16和32μmol/L)组,ATP仍处较低水平;(3)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与ATP水平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604,P<0.05)。结论 Cr(Ⅵ)对细胞内ATP水平的干涉效应与VDAC1 mRNA表达异常有关,VDAC1 mRNA表达增加是Cr(Ⅵ)诱导细胞内能量ATP水平降低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鼠成为现代医学试验中常用动物之一。在进行医学实验中,实验大鼠术中、术后意外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高。这对实验研究的时间和费用都是很大损失。本文就大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r(Ⅵ)对肝细胞线粒体ATP酶6和ATP酶8基因表达水平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方法用Cr(Ⅵ)2,8和32μmol·L-1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胚L-02肝细胞24 h后,用细胞总RNA提取试剂盒分离RNA,线粒体ATP酶6和ATP酶8 mRNA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细胞ATP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Ⅴ活性与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分别用化学发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Ⅵ)2,8和32μmol·L-1使ROS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Ⅵ)2μmol·L-1可使ATP酶6和ATP酶8基因表达水平增高(P<0.05),Cr(Ⅵ)8和32μmol·L-1使之明显降低(P<0.05);而呼吸链复合体酶Ⅴ活性及细胞内ATP含量均随Cr(Ⅵ)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ATP酶6和ATP酶8基因表达与呼吸链复合体酶Ⅴ活性及细胞内ATP含量呈正相关(r=0.858,0.795,0.809,0.766,P<0.01),与ROS水平呈负相关(r=-0.738,-0.801,P<0.01)。结论 Cr(Ⅵ)能诱导肝细胞ATP酶6和ATP酶8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Ⅴ活性及细胞内ATP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