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果影响。方法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100例,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ASAⅠ~Ⅱ级,年龄35~60岁;随机分为五组,Ⅰ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0.25μg/ml舒芬太尼;Ⅲ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0.5μml舒芬太尼;Ⅳ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0.75μg/ml;Ⅴ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1.0μg/ml舒芬太尼,每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观察镇痛效果;记录开机后4、8、16、20和24h共5个时点的BP、HR、RR、SpO2以及静息和咳嗽时VAS等数值、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结果五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和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基本相同(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4、8、16、20、24h时间点静息VAS和咳嗽VAS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24h内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发生率明显低于Ⅳ、Ⅴ组。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需追加曲马多辅助镇痛病例数减少。各组在4、8、16、20、24h时间点未观察到血压心率异常变化及呼吸抑制,下肢肌力恢复良好,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是0.125%左旋布比卡因最佳配伍剂量,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作为妇科术后病人首选镇痛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鞘内用药对腰麻患者镇痛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腰麻下膝关节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双盲、随机分为B组(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2 ml 生理盐水0.4 ml)、M组(0.5%布比卡因2 ml 5 mg/ml咪唑安定0.4 ml),每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中Ramsay镇静分级、BIS值、VAS评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麻醉阻滞平面相似,均为T10(T8~T12)。与B组相比,M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及有效镇痛时间有显著延长,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有所升高(P<0.05)、BIS值有明显降低(P<0.01),腰麻后第3~5小时的VAS评分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相似。结论腰麻中鞘内加入咪唑安定可产生更久的镇痛作用,且有轻度的镇静效应,未见与咪唑安定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下肢手术脊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5μg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脊麻下行下肢手术(手术时间<1.5 h)的患者40例,年龄25~55岁,体重50~7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脊麻用药R组0.5%罗哌卡因2 mL、D组0.5%罗哌卡因和5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2 mL.观察脊麻注药前(T0)、注药后3(T1)、5(T2)、10(T3)、15(T4)、20(T5)和30 min(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的变化;观察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T2、T3、T4、T5和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 μg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脊麻,安全有效:右旋美托咪啶可使罗哌卡因脊麻起效加快、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4.
潜伏期分娩镇痛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可行走分娩镇痛在潜伏期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对子宫收缩力和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确已临产无内科合并症初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二组.Ⅰ组:宫口开张1 cm左右;Ⅱ组:为正常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子宫收缩力的变化,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 Ⅰ组与Ⅱ组相比总产程无差异.第一产程中Ⅰ组于Ⅱ组相比子宫收缩力显著降低,P<0.05,催产素使用率为100%.二组间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合并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于无痛分娩,有明显的分娩镇痛作用,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的阿氏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35.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已在临床逐渐开展[1,2]。PCEA期间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亦有报道[3],本文报道老年及肝功能异常患者PCEA期间利多卡因血浆浓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22例外科择期肝胆手术病人,ASAⅠ~Ⅲ级,平卧后行右颈内静脉置管供抽血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和中青年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髋关节和下肢骨手术后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2~85岁,根据不同年龄分为老年PCEA组(A组,≥65岁)和中青年PCEA组(B组,≤60岁),每组25例。选用Grassby-9500电子镇痛泵,A组和B组药物配伍相同,即舒芬太尼250μg+氟哌利多5mg混合液100ml。2组患者自控镇痛(PCA)均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冲击剂量(LCP)模式:负荷剂量5μg,背景剂量1μg/h,PCA追加剂量2.5μg,锁定时间3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Ramesay评分法观察镇痛、镇静效果;记录开机给负荷量后0、4、8、20、24、48h等6个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镇痛效果等相关数值、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结果2组患者体重、性别比、ASA分级、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和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基本相同(P>0.05)。术后第1天4、8、20和24h等时间点A组镇痛效果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第1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按压次数和实进次数分别为(35.3±3.8)μg、(2.8±0.3)和(1.6±0.3)μg,显著低于B组[(125.4±18.6)μg、(41.3±8.0)次和(34.4±6.2)次](P<0.01),其中B组有9例(36%)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共11次,术后第2天A组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为(28.7±3.7)μg,显著低于B组舒芬太尼累积用量[(54.7±8.3)μg](P<0.01)。A组有24例(96%)综合满意度(GSS)≤2,显著高于B组14例(56%)。B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单纯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PCEA效果好,副作用低,是老年患者可选用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 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静脉输注,并观察受术者的循环、呼吸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受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逐步增高(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术中有6例诉疼痛,5例诉头晕,3例诉肌颤等;RP组受术者给药前、后血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P组受术者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均有一过性呼吸暂停,而后逐步出现深大呼吸,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分钟通气量(MV)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ETCO2 低于术前水平(P<0.01).3组受术者镇痛效果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注射,镇痛效果较好,有协同作用,循环系统稳定,呼吸抑制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病人自控镇静(PC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比较咪唑安定合用小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PCS的临床效应.方法:50例(ASA Ⅰ~Ⅱ)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n=25),0.05%咪唑安定;组Ⅱ(n=25),0.05%咪唑安定+0.005%芬太尼,采用Graseby-3 300 PCA泵,选择负荷剂量+PCS(LP模式),其中L:1 ml,P:1 m g/次,锁定时间为1 min.结果:①PCS开始10 min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术前1天和手术当天的水平,达到了抗焦虑和镇静作用;②两组病人PCS均能达到自己满意的镇静深度,但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③硬膜外麻醉期间PCS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组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组Ⅱ,追加芬太尼的人次也显著高于组Ⅱ.结论:PCS是临床给药的一种新方法,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PCS安全可行,且以合用小剂量芬太尼为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病人自控镇静(PC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比较咪唑安定合用小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PCS的临床效应。方法:50例(ASAⅠ~Ⅱ)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I(n=25),0.05%咪唑安定;组Ⅱ(n=25),0.05%咪唑安定+0.005%芬太尼,采用Graseby-3300PCA泵,选择负荷剂量+PCS (LP模式),其中L:1ml,P:1mg/次,锁定时间为1min。结果 ①PCS开始10min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术前1天和手术当天的水平,达到了抗焦虑和镇静作用;②两组病人PCS均能达到自己满意的镇静深度,但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③硬膜外麻醉期间PCS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组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组Ⅱ,追加芬太尼的人次也显著高于组Ⅱ。结论:PCS是临床给药的一种新方法,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PCS安全可行,且以合用小剂量芬太尼为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nag)+生理盐水0.7ml+ 50%葡萄糖0.3 ml;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mg)+舒芬太尼5μg(0.1 ml)+生理盐水0.6 ml+50%葡萄糖0.3ml。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R+S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T6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且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或0.01);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均为3分(P〉0.05)。R+S组感觉阻滞恢复至L3、首次感觉疼痛和开始PCA镇痛的时间比R组长(P〈0.05或0.01),下肢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上移,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