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肝素治疗烧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寻找肝素处理烧伤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一步探索肝素治疗烫伤过程的相关蛋白质,以期阐明肝素治疗烫伤的机制。[方法]制作小鼠Ⅱ度烫伤模型,使用肝素外敷治疗,并在第3天从肝素组(烫伤后用肝素治疗)、烫伤组(烫伤后自然愈合)和对照组(未进行烫伤处理)中各取5只小鼠处死,提取烫伤及其周围皮肤组织的蛋白质,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各组的蛋白质,用考马斯亮蓝方法染色。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获得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后,用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选取差异最明显的蛋白质点,经胰蛋白酶水解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 I-TOF-MS/MS)对其进行肽质谱分析并与数据库比对,鉴定待测蛋白质。[结果]烫伤组共检测出75个蛋白质点,肝素组共检测出95个蛋白质点,其中肝素处理后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10个,下调2倍以上的点有4个。质谱分析初步鉴定表达差异最大的蛋白质点为载脂蛋白A-I前体。[结论]烫伤创面经肝素处理后表现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适用于成年小鼠心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及组织贴块法两种方法对小鼠心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MTT法、DNA周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不同培养基对心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培养细胞波形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及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表达.结果: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1d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贴壁呈长椭圆形生长,3d后生长迅速呈长梭形;贴块法培养的细胞4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7d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成活率均为97%.两种方法获得的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3~5d细胞增殖较明显;酶联合消化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62.61%和30.87%,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69.24%和28.05%;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出现明显对数期.两种方法培养的第3代细胞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细胞漩涡状排列,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盘状结构域受体2表达阳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高效获得心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稳定培养.与贴块法培养相比较,利用联合酶消化法能较有效的获得波形蛋白、纤维连结蛋白、DDR2高表达阳性的心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3.
雌/孕激素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明胶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雌、孕激素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明胶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谱法检测经雌 /孕激素处理的早孕期及去卵巢后小鼠子宫内膜明胶酶的表达。结果 :明胶酶-B的表达总量在早孕 d 1~ 4明显下降 ,但 d 5 (植入开始 )骤然上升 ,同时活性型明胶酶 -A也相对增多。去卵巢后明胶酶表达明显减弱 ,且未能测出明胶酶 -A活性 ;明胶酶 B表达在雌激素组增强 ,孕激素组及雌 /孕激素处理组均减弱 ,经雌 /孕激素处理后仍未测出明胶酶 -A的活性。结论 :明胶酶的表达受雌激素上调、孕激素下调 ,雌孕激素联合处理仍以孕激素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抑制剂(-)-Blebbistatin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缺氧/复氧受损的心肌细胞(CMs)间膜纳米管(TNTs)的形成和功能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奠定基础。方法:乳小鼠CMs培养2天后,缺氧刺激2 h,细胞复氧同时加入等量的MSCs共培养16 h。缺氧/复氧刺激后的CMs分为对照组和Blebbistatin处理组,Blebbistatin组用(-)-Blebbistatin处理8 h后固定。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对照组和Blebbistatin组MSCs和受损CMs间膜纳米管形成数量和线粒体在膜纳米管中存在的变化;将缺氧/复氧刺激后的CMs分为干细胞共培养组、Transwell培养组和Blebbistatin组,利用高内涵定量Tunnel染色结果研究与干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培养以及(-)-Blebbistatin刺激对受损CM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结果显示ATPase抑制剂(-)-Blebbistatin使细胞间膜纳米管形成的数量显著增多[(9±1)vs.(19±3),P0.05],同时发现Blebbistatin组含有线粒体的膜纳米管的比例显著降低[(57.17±2.35)%vs.(35.17±3.21)%,P0.001];高内涵定量Tunnel染色结果显示与MSCs共培养,受损CMs凋亡率显著降低[(3.39±0.40)%vs.(1.29±0.28)%,P0.05],而Transwell培养或(-)-Blebbistatin刺激显著削弱干细胞这种抗凋亡作用[(1.29±0.28)%vs.(2.35±0.48)%vs.(2.98±0.71)%,P0.05]。结论:ATP参与了MSCs与受损CMs间膜纳米管的形成和膜纳米管传输线粒体缓解受损CMs的凋亡。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安徽省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体检中心及住院患者共66449例,其中体检中心碳呼气试验检测患者33634例,医院就诊患者碳呼气试验检测患者23116例,同期就诊患者血清学Hp抗体检测患者9647例(因消化系病就诊4336例),分别测定Hp感染率、各年龄段感染率及男女性别差异等情况,并探讨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年龄、性别、胃部疾病相关性。结果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为38.9%,男女差异不显著(P=0.10);医院就诊成年患者中碳呼气试验与血清学Hp抗体分型检测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5.72%和36.40%,医院消化系疾病就诊患者Hp抗体分型阳性率为3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婴幼儿及青少年Hp感染率较低,20岁以后感染阳性率逐渐升高,50~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消化科就诊Hp阳性患者中Hp-Ⅰ型比例较低,约为17.97%,但Hp-Ⅰ型患者中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等胃部疾病比例较高。结论安徽省宿州地区患者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值,Hp感染与年龄具有相关性,CagA和VacA阳性表达与年龄、胃部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姜黄经75%乙醇提取、纯化得姜黄素。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长24 h的最佳抑制质量浓度为116.68μg/ml,抑制率为63.20%;11.67、35.00、58.34μg/ml姜黄素培养24 h,人宫颈癌Hela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变圆、缩小、老化,核质发散,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29.17、145.85μg/ml姜黄素可增强p53蛋白的表达;11.67、35.00、58.34μg/ml姜黄素可促进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G0/G1期细胞和S期细胞逐渐减少,G2/M期细胞逐渐增多。结论: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和p53的表达,阻滞Hela细胞的G2/M期。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氧和低氧环境下,不同细胞生长因子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抽取犬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取第3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特征;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正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行迁移和划痕实验来观察细胞趋化能力。
  结果细胞迁移情况与氧环境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存在和种类均有关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较其他细胞生长因子显示出更强的促进迁移作用,这种作用在低氧环境下更为明显。
  结论低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正常氧环境下更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存在均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98.
吴大畅  李新莉  陈泓  辛毅  程现昆 《卫生软科学》2012,26(6):555-556,562
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人们最初认为微生物是导致疾病、摧残生命的病原菌,但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了解并利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益生菌。事实上,病原菌只是细菌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人类对益生菌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在方法论上实现了突破,实践证明,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论辩证认识微生物并指导相关研究,才能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剂量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二醇对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生成血管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与基质胶混匀后注射到9只裸鼠双侧下腹部,另设2只注射等体积培养液与基质胶的混合液。将9只注射细胞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定期局部注射VEGF、雌二醇,生理盐水,定期观察记录血管组织块的生长状况。移植6周后取材,测量计算血管组织块的体积、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块的血管增殖状况,各组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给药组血管组织块体积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体积明显偏大,而给药组之间体积未见显著性差异。HE染色观察可见各组的血管组织块内血管增殖明显,血管排列紊乱的,管腔大小不一。给药组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组,而给药组之间的血管密度差异较小。结论:VEGF和雌二醇组具有促进EPCs分裂增殖形成血管的能力,常规剂量下两者促进EPCs分裂增殖生成血管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0.
呼吸系统微生态是人体微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呼吸道正常菌群相当于机体的天然屏障,这些固有的微生物群在抵御外籍菌入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挥着局部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各部位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对呼吸道正常菌群演替次序和变化特征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呼吸系统炎症本质、开发呼吸道益生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