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移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基因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例脏器移植的观察,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P56、P59编码基因表达时相改变、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时相及其与脏器功能、病理改变时相的关系。结果: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脏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术后24 h内,9例患者荧光差异显示-PCR技术外周血淋巴细胞P59、酪氨酸磷酸酶的基因表达上调,24~48 h PKC-θ、CD4等基因表达上调;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PKC-θ、MHC-Ⅱ、丝/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酯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凝血因子VIII、干扰素诱导蛋白、HLA-DR-H基因较术前有3倍以上升高。P59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于移植后24 h内保持基本平稳,此后持续负调表达直到第10天达低谷。P56和CD8基因于移植后72 h内表现为持续负调表达,此后正调表达并于第5天时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CD4编码基因于移植后24 h内首先表现为负调表达,此后开始正调表达并于48 h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住院儿童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CRA的87例患儿临床及心肺复苏(CPR)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人住烟台毓璜顶医院PICU发生CRA的87例患儿实施CRP,45例未恢复自主循环,初步死亡率为5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病、血气分析、合并症以及发生CRA至CPR开始的时间(TCRA-CPR)、CRA发生时有无气管插管、应用肾上腺素的剂量、CPR持续时间(TCPR)与死亡率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TCRA-CPR、TCPR为影响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患儿发生CRA后死亡率较高,年龄、原发病及合并症、动脉血气及CPR质量影响死亡率,其中TCRA—CPR、TCPR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1病案摘要 患儿,男,2个月,因发热伴右耳溢脓4d、突发呼吸困难半天急诊入院。患儿4d前“感冒”后发热。体温最高达40℃,无寒战及抽搐。家长发现右耳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于村卫生所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U,日1次,连用4d,疗效欠佳,患儿仍高热,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数十个皮疹。入院当天按当地风俗行“扎风”(即用针刺破皮疹处皮肤)治疗,扎针过程中患儿哭闹不安,突发呼吸困难、呻吟、面色青紫、大汗淋漓,急入我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当地镇医院接生,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既往健康,无外伤史,无传染病接触史。父母为农民,健康,非近亲婚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小肠出血(SBB)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SBB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SBB的52例接受DBE检查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治结果及并发症发生和随访情况。结果该研究共纳入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6~82(51.0±17.0)岁,发病时间1~14(8.3±4.0)d。显性消化道出血37例,隐性消化道出血15例。经口进镜25例,经肛进镜21例,经结肠造瘘口进镜2例,口+肛4例。DBE的诊断率为76.9%(40/52),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小肠镜检查阴性患者小肠再出血率16.7%(2/12)。5例小肠多发性息肉予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2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给予氩离子凝固术(APC)。1例空肠癌伴胶囊滞留予以取出胶囊,14例(26.9%)接受手术治疗。SBB病因为肿瘤(n=9,17.3%)、溃疡(n=9,17.3%)、克罗恩病(n=7,13.5%)、息肉(n=5,9.6%),憩室/血管畸形(n=4,7.7%)等。SBB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3±2.0)个月,范围4~10个月,死亡2例,死因为小肠癌再出血。结论 DBE诊断SBB及行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即使在困难病例Roux-en-Y术后。SBB病因以肿瘤、溃疡、克罗恩病较为常见,小肠镜检查阴性患者仍有小肠再出血可能,血管病变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测定使用3种不同方法处理人脱细胞脐动脉支架后,分别植入种子细胞组装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生物力学性质,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取同一条人脱细胞脐动脉,均分3段并分三组:A组为0.9%氯化钠溶液处理组,B组为75%乙醇处理组,C组为0.5%戊二醛处理组。然后在特制的搏动培养装置中,将种子细胞的混悬液种植于血管支架内表面;最后对其进行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性能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制备的三组小口径人工血管中B组及C组的塑形性较A组好;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抗张力强度C组最大(4.98±0.16)N,B组次之(3.27±0.11)N,A组最小(1.79±0.13)N(B组与A组比较P=0.023;C组与A组比较P=0.027);抗爆破压强度:B组(541±20)mmHg(1mmHg=0.133kPa),C组(605±24)mmHg,两组均大于A组(386±18)mmHg(B组与A组比较P=0.035;C组与A组比较P=0.042);位移-负荷曲线分析显示:,C组的斜率最大,B组次之,A组最小;HE染色结果显示:AB两组血管的内皮细胞数量、覆盖程度均优于C组;扫描电镜的检测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细胞种植情况也好于C组;结论:使用75%乙醇或0.5%戊二醛处理后的脱细胞脐动脉塑形性好,血管形态结构好、生物力学性质均明显较0.9%氯化钠液处理组好;而75%乙醇处理后的脱细胞脐动脉在其顺应性方面较0.5%戊二醛处理后更接近于生理状态、且种子细胞种植效果相对较好,因此75%乙醇处理的人脱细胞脐动脉是较理想的血管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外泌小体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分析外泌小体内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水平。方法: 酶消化法培养HUMSCs并对其免疫表型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收集培养的第3代HU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外泌小体,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并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试剂盒所提物质CD63蛋白水平的表达;用提取的外泌小体处理缺氧复氧条件下的心肌细胞,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标记法观察外泌小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泌小体中miRNA的表达水平;miR-22抑制剂处理缺氧复氧条件下的心肌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MSCs的CD105、CD73和CD90呈高表达,而CD45、CD34、CD11b、CD79a、CD19和HLA-DR的表达阳性率低,说明第3代培养的HU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表型特征。向骨细胞分化诱导HUMSCs,钙结节形成明显,经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分化率为(92.5±5.1)%以上。经向脂肪细胞分化,细胞见脂滴形成,油红染色将脂滴染成红色,分化率为(91.6±3.8)%以上,说明第3代培养的HU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外泌小体球状结构,并且外泌小体特异性蛋白CD63表达强阳性。缺氧复氧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外泌小体处理使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不同浓度外泌小体处理心肌细胞,其抗细胞凋亡作用无明显变化(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泌小体中富含miR-1a、miR-22、miR-24、miR-133a和miR-139-5p,其中miR-22表达水平最高;在缺氧复氧条件下miR-22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小体可有效减少缺氧复氧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与外泌小体富含的miR-22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王龙  辛毅  湛先保 《现代肿瘤医学》2017,(15):2517-2520
恶性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而血栓栓塞在胰腺癌患者的发生率更高,且早期发生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对国内外既往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文献进行回顾,并对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治疗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诊断以及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于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8.
李新莉  吴大畅  张翠丽  辛毅 《中国药房》2012,(33):3089-3091
目的:比较盐酸林可霉素(LIH)与头孢拉定(CED)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LIH(330mg·kg-1)组和CED(165mg·kg-1)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相应药物10d,停药7d,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给药前和给药3、10d以及停药7d后2组小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2组给药前和停药7d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给药3、10d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但2组给药前后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实验期间2组肠道菌群均分为4个菌簇,其中LIH组给药前粪便标本中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是定植菌,给药3d后卟啉单胞菌成为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消失;CED组给药前和给药3d的粪便标本中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是定植菌,给药10d后卟啉单胞菌成为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消失;另2个菌簇在2组给药前后均变化不大。结论:2种药均可杀灭肠道中的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并在用药过程中产生致病菌卟啉单胞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姜黄经75%乙醇提取、纯化得姜黄素。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长24 h的最佳抑制质量浓度为116.68μg/ml,抑制率为63.20%;11.67、35.00、58.34μg/ml姜黄素培养24 h,人宫颈癌Hela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变圆、缩小、老化,核质发散,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29.17、145.85μg/ml姜黄素可增强p53蛋白的表达;11.67、35.00、58.34μg/ml姜黄素可促进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G0/G1期细胞和S期细胞逐渐减少,G2/M期细胞逐渐增多。结论: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和p53的表达,阻滞Hela细胞的G2/M期。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新型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功能,以及跨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外周血CD14阳性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Chemerin对单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Transwell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Chemerin对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重组人Chemerin能显著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跨内皮细胞迁移,并且作用随着Chemerin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黏附的单核细胞数对照组(4.00±3.37)视野,Chemerin 100 μg/L(26.75±4.57)视野,200.μg/L(32.25±16.38)视野,300μg/L (48.25±19.50)视野,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01及0.0001;迁移的细胞数对照组为(0.763±0.042) ×104个,100 μg/L组(1.17±0.153)×104个,200 μμg/L组(1.60±0.100) ×104个,500μg/L组(1.87±0.058)×104个,与对照组比较,均P <0.001;Chemerin中和抗体能显著抑制Chemerin促单核细胞黏附及迁移的作用(P<0.05).结论:单核细胞黏附以及继发迁移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组人Chemerin能显著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提示Chemerin通过影响单核细胞功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