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剂量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二醇对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生成血管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与基质胶混匀后注射到9只裸鼠双侧下腹部,另设2只注射等体积培养液与基质胶的混合液。将9只注射细胞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定期局部注射VEGF、雌二醇,生理盐水,定期观察记录血管组织块的生长状况。移植6周后取材,测量计算血管组织块的体积、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块的血管增殖状况,各组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给药组血管组织块体积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体积明显偏大,而给药组之间体积未见显著性差异。HE染色观察可见各组的血管组织块内血管增殖明显,血管排列紊乱的,管腔大小不一。给药组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组,而给药组之间的血管密度差异较小。结论:VEGF和雌二醇组具有促进EPCs分裂增殖形成血管的能力,常规剂量下两者促进EPCs分裂增殖生成血管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王龙  辛毅 《胰腺病学》2014,(4):270-271
例1:患者男,76岁,因“反复腹痛3月,呕吐咖啡色液体、黑便半日”入院.入院前2月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图1a),B超检查示胆囊壁毛糙,胰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正常,CA19-9 28 KU/L,CA50 47 KU/L,给予抑酸治疗有效.本次入院后复查肝功能,ALT 180 U/L,AST 83 U/L,AKP1063 U/L,TBIL 110μmol/L,DNIL 71 μmol/L,CA19-9 149.7 KU/L,CA50 95KU/L,上腹部MRI提示胰头占位性病灶,考虑胰头癌,胆总管低位梗阻(图1b).  相似文献   
103.
肝素治疗烧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寻找肝素处理烧伤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一步探索肝素治疗烫伤过程的相关蛋白质,以期阐明肝素治疗烫伤的机制。[方法]制作小鼠Ⅱ度烫伤模型,使用肝素外敷治疗,并在第3天从肝素组(烫伤后用肝素治疗)、烫伤组(烫伤后自然愈合)和对照组(未进行烫伤处理)中各取5只小鼠处死,提取烫伤及其周围皮肤组织的蛋白质,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各组的蛋白质,用考马斯亮蓝方法染色。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获得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后,用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选取差异最明显的蛋白质点,经胰蛋白酶水解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 I-TOF-MS/MS)对其进行肽质谱分析并与数据库比对,鉴定待测蛋白质。[结果]烫伤组共检测出75个蛋白质点,肝素组共检测出95个蛋白质点,其中肝素处理后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10个,下调2倍以上的点有4个。质谱分析初步鉴定表达差异最大的蛋白质点为载脂蛋白A-I前体。[结论]烫伤创面经肝素处理后表现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  相似文献   
104.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严重度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AP的发病机制。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PⅠ组和APⅡ组。采用胰胆管共同通道内逆行注射不同浓度的脱氧胆酸钠制备不同重症程度的AP模型。应用TUNEL技术 ,分析AP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P时 ,腺泡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 ;病变程度轻的APⅠ组大鼠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比病变程度重的APⅡ组高 (6 36± 2 4 1VS 2 34± 1 15 ,P <0 0 5 )。结论 :AP时 ,腺泡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 ;在急性期 ,腺泡细胞凋亡与AP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腺泡细胞凋亡可能是一种保护现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多次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大鼠Th1和Th2轴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HU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特异性诱导染色并鉴定第4代HUMSCs分化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潜能;②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2203g,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液组;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干细胞移植组:1次/w经尾静脉注射3.5×107/kg的HUMSCs,连续3次。第三次移植HUMSCs后11d,各组经腹主动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的IFN-γ和IL-4阳性率。结果:3次注射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干细胞组的Th1、Th2阳性率较0.9%氯化钠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比值、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组的心、脑、肺、肝及肾等脏器未发生病理改变。利用红色荧光蛋白转染的HUMSCs示踪,发现移植的HUMSCs大部分归巢于骨髓中。结论:多次尾静脉注射HUMSCs,未引起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变化,Th1/Th2轴无明显改变。移植的HUMSCs能较长时间的存活于大鼠骨髓内,具有较好的免疫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EGM-2培养基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诱导培养,动态地观察贴壁细胞的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至第2天,呈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为大小相近的圆球体;第4天一些细胞开始出现尾状物,形态呈蝌蚪样改变,部分细胞聚集形成细胞簇;至第7天细胞形态变长,呈梭形改变,细胞间相互围绕呈环形,并有集落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3、CD34、VEGFR-2和Ⅷ因子表达均呈阳性.结论:运用本实验方法可以成功实现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扩增.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体外建立异体心肌组织抗原诱导大鼠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表达时间窗模型,动态观察环孢素A对表达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抗原组、环孢组和抗原+环孢组。2、6、12、24、48h和72h观察脾白细胞其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的变化。结果:4组MHC-Ⅱ、CD4、CD8分子、ICAM-1无显著差异,CD4分子环孢霉素组2~24h有一个平台期。IL-2R分子抗原组12h达高峰值,环孢素A组6h有小峰值,抗原+环孢素A组表达较平稳。P59基因对照组逐步负调,而抗原组在2h内和12~24h有2个正调表达,2~12h负调至谷底,后再正调、负调表达,环孢素A组表达较稳定,抗原+环孢素组48h达到谷底,后迅速上升。CD4基因对照组2h、抗原组6h到谷底,后迅速上升,环孢素A组48h达到峰值,抗原+环孢素A组2h内有一个峰值,2组后逐步负调。CD8基因4组均负性表达,除抗原组无谷底外,对照组加药12h出现谷底,环孢素组加药6h出现谷底,抗原+环孢素A组加药12h出现谷底,3组后迅速上升。结论:异体心肌组织抗原可在2h内引发白细胞开始释放细胞表面蛋白分子IL-2R、P59基因表达,刺激6h可以诱发CD4基因开始转录表达,环孢素A 2h开始释放ICAM-I、IL-2R分子。这些结果为更加具体的描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进程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并为更深入阐述环孢素A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人早期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早期EPCs并进行鉴定;将含不同浓度(1×10-3~20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24 h,检测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应用含浓度为2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0.5~72.0 h,检测EPCs上述功能。结果培养EPCs第4天,早期EPCs呈典型长梭形;培养EPCs第7天数目增多,可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氯吡格雷可使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氯吡格雷可改善其黏附(F=56.54,P=0.00)、迁移(F=60.23,P=0.00)和增殖(F=1.45,P=0.16)功能;氯吡格雷浓度为20×10-3mmol.L-1时,保护作用最强;当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其仍可改善EPCs黏附(F=127.03,P=0.00)、迁移(F=96.03,P=0.00)和增殖(F=10.46,P=0.00)功能;保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但于24 h后达到平台期。结论氯吡格雷可改善人外周血早期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9.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烈性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其中以甲型(A)致病性最强,由于其抗原的变异,历史上曾多次全世界范围爆发流行,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人禽流感亚型毒株,据报道,它与SARS冠状病毒不同,除感染成人外,12岁以下儿童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患儿多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临床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更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但是,目前看来,对该病的防治仍然薄弱,不仅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且因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使疫苗的作用甚微。因此,研制开发有效的防治药物及措施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关系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情况。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组(n=12),缺血再灌注组(n=9),分别取上述大鼠心肌组织。(1)观察心肌组织及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并进行体视学分析。(2)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凋亡细胞。(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间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细胞核膜完整,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心肌嗜酸性变、空泡变性、心肌纤维紊乱及收缩带形成,心肌纤维间出血及灶性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线粒体体视学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组形状因子显著降低(P<0.05),面密度显著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组形状因子显著降低(P<0.01),面密度及周密度均显著增加(均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比较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在导致细胞形态、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同时,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Bcl-2、Bax蛋白表达在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