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7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对软骨肉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裸鼠软骨肉瘤细胞株皮下接种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rhTNF组(n=8),rhTNF+MTX组(n=8),MTX组(n=8),空白对照组(n=6),分别注射rhTNF和(或)MTX.观察肿瘤的形成,记录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通过HE染色观察肿瘤的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bcl-2、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hTNF、rhTNF+MT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小于MTX组、空白对照组(P<0.05),MTX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NF、rhTNF+MTX、MTX三组肿瘤中bcl-2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bax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rhTNF、rhTNF+MTX组中VEGF的表达低于MTX、空白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在rhTNF、rhTNF+MT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NF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软骨肉瘤的生长,MTX对体内软骨肉瘤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联合应用可增强rhTNF的抑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及VEGF、上调bax的表达水半有关.  相似文献   
22.
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是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清创,全身抗生素应用,但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易造成骨折及创口迁延不愈,有的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严重者甚至发展到需要截肢处理。我们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在感染部位植入局部载体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运用中药等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1.37±10.42)岁;所有患者均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且伴有感染部位金属内固定物寄留。1.2病因及病变部位肱骨开放骨折行清创…  相似文献   
23.
腹透液相关浓度葡萄糖对体外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腹透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1.5%、2.5%、4.25%)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从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相关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凋亡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2.5%、4.25%葡萄糖均能引起明显的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P〈0.05),三种浓度葡萄糖组间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4.25%甘露醇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1),4.25%葡萄糖与4.25%甘露醇比较,前者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葡萄糖分别作用于腹膜间皮细胞24h、72h、120h,各时间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P〈0.05)。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率与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7.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4.25%葡萄糖作用72h后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脱失;细胞质内出现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腹膜透析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和4.25%的甘露醇均能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葡萄糖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凋亡不仅与其渗透压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有关;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有:腹膜间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缺失;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细胞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边集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再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经过20多年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及深入研究,明确补肾为主的方药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并从理论基础、病位、病性、治疗等方面论述了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AFC)对人α1(Ⅰ)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含人α1(Ⅰ)前胶原基因上流2.3kb,0.8kb,476bp,173bp启动子片段为研究靶序列,以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为报告基因,构建基因重组质粒,转染成纤维细胞(NIH3T3),建立稳定的α1(Ⅰ)前胶原启动子转染细胞体系,用抗纤复方和(或)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处理NIH3T3细胞,测定CAT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能够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2.3,phCAT-Cα1(Ⅰ)0.8,phCAT-Cα1(Ⅰ)0.4的活性,不能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0.1的活性;(2)TGFβ1能促进ph-CAT-Cα1(Ⅰ)2.3的活性,抗纤复方能拮抗TGFβ1这一促进作用。结论:抗纤复方能够作用于胶原α1(Ⅰ)基因调控片段,抑制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26.
炎性乳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治验)常静亮,高德荣,赵钢呼和浩特铁路高中心医院肿瘤科010010炎性乳癌较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84年以来收治的4例炎性乳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33~54岁,左乳3例,双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形细胞(HSC)L190细胞(HSC—L190)I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5、2.0、4.0g/kg等不同剂量抗纤复方灌胃大鼠,制备药物血清,作用于HSC—L190细胞48h,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I型、Ⅳ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的表达,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不同浓度药物血清能抑制HSC—L190细胞I型、Ⅳ型前胶原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基因表达(P<0.05或P<0.01);(2)能增加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P<0.01);(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及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1)抗纤复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2)抗纤复方抑制HSC-LI90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补肾方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区域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为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加补肾方l组和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共3组,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和P基因YMDD区域变异。结果:在治疗52周时,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无论是HBV DNA阳性率(6.45%),还是YMDD变异率(3.23%)都比拉米夫定组低。结论:初步表明,拉米夫定与补肾方联合用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对炎的疗效,并可能减少YMDD的变异。  相似文献   
29.
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d对次声性脑损害的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次声对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d对其脑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Y型电迷宫训练将成绩相近的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接受16Hz 130dB的次声作用gh/d。3个药物组在次声作用前3d开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30mg/kg、10mg/kg、2mg/kg)的人参皂甙Rd。次声作用7d后再次评定每组大鼠的迷宫成绩,并用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免疫标记法检测海马内ssDNA(凋亡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次声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标记的ssDNA阳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单纯次声组相比人参皂甙(30mg/kg、10mg/kg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了学习记忆功能下降,ssD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6Hz 130dB次声可引发大鼠海马损伤、细胞凋亡、记忆功能减退,人参皂甙可明显减轻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大鼠纤维化肝脏内的发育情况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和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以及对照组。②实验方法:rhG-CSF单纯动员组仅皮下注射rhG-CSF。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皮下注射rhG-CSF,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含外周血干细胞),对所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PKH26-GL标记后自体移植入肝内。自然恢复组不经任何处理。于6周后采集rhG-CSF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血清和肝组织。对照组为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后即时处死组,留取血清和肝组织以备进行检测。③实验评估:观察各组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和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自体移植的外周血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发育情况。 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自然恢复组(P < 0.05),白蛋白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肝纤维化程度较自然恢复组有明显改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之间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③PKH26-GL标记的外周血干细胞在纤维化肝脏内少量表达白蛋白。 结论:经rhG-CSF动员后的大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在肝纤维化环境中定植并可以转化为有白蛋白表达的细胞。rhG-CSF动员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