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证明,运动训练后的骨骼肌细胞、缺氧后的脑细胞及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的心肌肌膜,红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存在细胞水平的Ca2+稳态改变。在热损伤方面,Mikkelsen和Avitisova等曾经分别报道热暴露后的人类HT-29克隆癌细胞及骨骼肌细胞存在细胞水平的[Ca2+]i及Ca2+-ATPase的变化。用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热暴露实验,发现在39~43℃时随温度的升高,心肌[Ca2+]i显著增加[1]。丘脑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纹状体是体温调节重要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聚集…  相似文献   
42.
计算机跟踪系统在创伤急救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 ,护士必须跟上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才能更好地护理病人。作者所在的创伤急救中心曾有一套有效的跟踪系统显示病人的情况 ,一个手工操作的电动图示板 ,有 4种颜色表示为病人施行的不同护理任务 ,其工作程序是这样的 :病人入院后 ,根据其疼痛程度和急诊室医生的意见 ,为病人制定需要服务的顺序 ,并在一个显示板上用相应的灯光显示。当一项工作完成后 ,工作人员将关掉图示板上相应的灯光显示。作者引进了计算机技术代替电动图示板并在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 :( 1 )能监视护理任务…  相似文献   
43.
热处理延缓维甲酸诱导P19细胞的生长及向神经元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热环境对P19细胞生长和RA诱导的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探讨热环境刺激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成熟的P19细胞在热环境的条件下培养1h后,消化接种至培养皿中正常培养,于不同时间点取样分析细胞数目。热环境处理P19细胞后用维甲酸诱导分化4d,随后接种至培养皿中,参照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培养12d,用神经元抗体免疫鉴定,计数不同培养时间NSE、NF阳性神经元在总体细胞中的比例。结果发现接受热处理的P19细胞贴壁不良,生长始终缓慢,说明热环境刺激阻止细胞生长分裂。P19细胞经RA诱导分化后出现类似神经细胞的突起和纤维网络,而热环境导致P19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明显迟缓,NF阳性细胞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44.
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分析与比较 ,得出互联网媒体虽然对电视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自身也存在着不少的先天不足 ,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5.
热环境中大鼠脑、肺损伤与米帕林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高温环境对生物体造成明显损伤,深入研究热环境损伤的机制、提高机体耐热损伤的能力,可为抗热环境药物研究提供参考。目的:观察预先使用米帕林,对热环境中大鼠损伤的作用,探讨急性热环境致机体脑、肺损伤作用和可能的保护措施。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地点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所。材料为二级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160—20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喂专用,饮用自来水。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根据体质量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米帕林,对照组给予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1h后进入41℃热环境。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和死亡时间,分析药物剂量与体温变化、存活时间的关系。对死亡大鼠进行主要脏器的病理分析,寻找热环境对机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结果:41℃热环境明显影响大鼠的代谢和存活,进入热环境的大鼠体温经过短暂维持后迅速上升,大约在38min后死亡,死亡大鼠解剖发现肺明显出血和脑水肿,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肺细胞和大脑神经元死亡明显;预先灌胃给予4.5—18.0mg/kg米帕林能够明显减缓大鼠在热环境下体温升高的速率,增加大鼠在热环境中的存活时间。9.0mg/kg剂量组体温上升速率减缓20%左右,存活时间延长超过50%。9.0mg/kg剂量组大鼠在进入热环境38min左右处死后,解剖发现轻微肺出血和脑水肿,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米帕林灌胃能够增强大鼠抗热致死的能力,具有保护热环境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13mm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右侧13mm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无菌条件下抽取股骨髓腔内骨髓组织,贴壁分离法纯化、增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9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自体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实验评估:术后12周观察以下指标:①大体观察:观察再生神经。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选择印迹清晰的足印分别测量正常足(N)和伤侧足(E)的3个指标:足印长度(PL):足尖到足跟的最大距离;足趾宽度(TS):第1~5趾的距离;中间足趾宽度(IT):第2~4趾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m。坐骨神经指数=-38.3[(EPL-NPL)/NPL] 109.5[(ETS-NTS)/NTS]] 13.3[(EIT-NIT)/NIT]-8.8。坐骨神经指数值为0~-11%表示神经功能完全正常,-100%表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11%~-100%表示部分神经功能恢复。③电生理检测:检测患侧小腿三头肌肌电图,检测再生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波幅。④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手术侧腓肠肌湿质量/对侧正常腓肠肌湿质量×100%。⑤神经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及Loyez苏木精髓鞘染色,光镜下观察再生神经横断面再生神经髓鞘的形成;Loyez苏木精髓鞘染色及Bielschowsky改良镀银染色,观察纵向切片再生神经神经纤维;神经细丝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的神经轴突染色。随机选取部分正常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⑥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⑦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观察再生神经有效神经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及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导管内均有再生神经生成,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神经细,生理盐水对照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②坐骨神经指数:术后8,12周实验组坐骨神经指数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分别为(-72.18±3.11)%,(-76.85±2.76)%;(-62.91±2.87)%,(-69.63±2.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5,P<0.01)。③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分别为(41.29±3.83),(32.64±3.52)m/s;(3.21±0.34),(2.85±0.22)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39,P<0.01)。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④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69.32±2.65)%,(66.72±1.75)%,(53.41±1.9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9.32,P<0.01),实验组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25,P<0.05)。⑤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⑥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⑦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并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神经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阿的平对微波辐射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3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辐射对照组(40只)、阿的平低剂量组(40只)和阿的平高剂量组(40只)分别给予注射用水、12.6 mg/kg和 50.4 mg/kg阿的平(溶于注射用水中)灌胃,灌胃量20 ml/kg; 1 h后接受50 mW/cm2的微波照射30 min,辐射后即刻(0 d)、1、2、7 d取心肌组织,正常组动物于辐射实验后7 d取心肌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微波辐射导致小鼠心肌组织疏松、细胞水肿、血管扩张肿胀、间质充血等病理损伤;预先灌胃给予小鼠阿的平后,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状况有所改善,不同剂量阿的平组的病理改变相近.HSP70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使小鼠HSP70表达略有升高,阿的平给药组于0、1、7 d蛋白表达上调,且高剂量组上调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阿的平可以降低微波辐照引起的组织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SP70蛋白表达发挥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8.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本病是以整个肩关节周围炎症反应为病理改变,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常以50岁左右的中老年为主,故又称50肩。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快速精子浓度自检试剂盒的性能。方法:对7个批号的快速精子浓度自检试剂盒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稳定性等指标检测。结果:7批试剂盒灵敏性为96.7%,特异性为96.1%,准确性为96.3%,稳定性>12个月。结论:快速精子浓度自检试剂盒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均达到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的平(Quinacrine)对微波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观察阿的平对微波辐射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拮杭作用.1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注射用水组)、低剂量组(阿的平12.6 mg/kg)、高剂量组(阿的平50.4 mg/kg).小鼠灌胃给予阿的平后1小时,将辐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用强度为50 mW/cm2的微波照射30分钟.在照射后即刻、1天、2天、7天处死小鼠取血,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粒细胞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后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在给药组这些细胞数量改变的趋势均明显延缓;50 mW/cm2微波辐射1天后小鼠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直至7天后方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2个浓度的阿的平灌胃均能抑制辐射引起的血清IL-1β水平升高;50mW/cm2微波辐射后血清IL-6水平从即刻至7天逐渐升高,阿的平灌胃能够明显延缓IL-6的升高,在辐射后2天内阿的平的作用尤为明显.结论:辐照前灌胃给予阿的平能够明显延缓微波辐射引起的小鼠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能够部分抑制血清IL-1β和IL-6水平的增高并产生了一定的拮抗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阿的平可能有一定的抗微波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