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医药卫生   17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处理程序在骨科电钻(以下简称电钻)清洗效果提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目测法、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和双缩脲法检查在标准化处理程序下电钻的清洗质量,并与传统的清洗方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目测法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0.00%和100.00%;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电钻表面采样合格率分别为56.67%和90.00%,电钻液面下采样合格率分别为66.67%和93.33%;双缩脲法电钻表面采样合格率分别为66.67%和93.33%,电钻液面下采样合格率分别为70.00%和97.96%。 结论标准化处理程序应用在电钻清洗中,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2.
53.
赵杰  袁义  蒋国强 《中国药师》2015,(3):429-436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松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碳酸钙片1粒,po,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 IU,im,qd。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β-CTX、PTH、BNALP、25OHVit D等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骨代谢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单用钙剂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载荷对股骨头骨小梁形态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2月龄羊股骨头和人尸体股骨头分别制作羊股骨头骨小梁试件94个和人股骨头骨小梁试件43个。按照受力方向与骨小梁主压力方向之间的不同夹角,将骨小梁以10°间隔分为内翻10°、0°和外翻10°、20°、30°共计5组,模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戈登(Garden)对线指数下的复位情况。通过分别对羊股骨头骨小梁进行micro-CT扫描、计算与压缩破坏试验以及对人尸体股骨头骨小梁进行循环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受力方向下股骨头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骨小梁平均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间距(Tb.Sp)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循环次数等力学指标。结果加载方向与骨小梁的主压力方向之间夹角为0°时,BV/TV、Tb.Th以及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循环次数均为最大,而BS/BV与Tb.N为最小,并随着夹角增大前者呈递减而后者呈递增趋势。结论 12月龄羊股骨头骨小梁BV/TV与极限强度随受力方向与骨小梁主压力方向之间夹角变化的趋势与人股骨头骨小梁一致;加载方向与主压力骨小梁之间夹角增大时,股骨头骨小梁形态学与力学性能均下降;Garden指数偏离160°越大时,股骨头内骨小梁越易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55.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56.
探讨氧化应激对于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影响。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因打鼾及睡眠障碍就诊于呼吸科门诊的30例患者,均进行多道睡眠图(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30例OSAHS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水平,并监测患者体质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sIT90)、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睡眠指标。OSAHS患者根据AHI分为中度14例、重度16例。OSAH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MDA水平明显升高 (P<005)。OSAHS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与MSaO2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7、0115,P<005),OSAHS患者的血清MDA水平与sIT9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5)。16例重度OSAHS患者经CPAP治疗2个月后血清ALT、AST、MDA明显降低(P<005)。间歇缺氧导致氧化性应激产物如MDA增加,MDA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肝损害存在正相关,CPAP治疗后改善间断缺氧状态,进而改善肝损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晨服达格列净片,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抵抗(HOMA-IR)值、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值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A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FPG和2 h PG水平及BMI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NLR值和血清CRP、A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微炎症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值及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HOMA-β值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整体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纠正体内氧化应激,保护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仙台病毒Tianjin株缺损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DI颗粒)体内外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滴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分别与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作用不同时间,以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完整病毒作为阳性对照,通过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染色、AnnexinⅤ-FITC/PI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观察DI颗粒抑瘤作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6细胞在体外经DI颗粒诱导后, 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呈阶梯状;流式细胞仪及TUNEL检测显示,DI颗粒组与完整病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I颗粒和完整病毒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瘤结节内瘤细胞较少;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以上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在体内外均能引起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提示DI颗粒有辅助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9.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脑疾病,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非常重要。从54名孤独症和50名正常儿童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功率谱、熵、双谱相干性以及相干性等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每组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为提高分类性能,提出融合多特征脑电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分类模型。结果显示,用单一特征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为72%,灵敏度为73.94%,特异性为67.74%,F1分数为69.74%,因此单一特征所建立的分类模型性能较差;在融合多特征进行分类时,选择前25个特征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93.45%±0.79%),此时灵敏度为91.73%±0.42%,特异性为94.01%±0.36%,F1分数为92.54%±0.31%,且AUC达到0.96,相比单一特征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提供科学客观依据,为孤独症儿童后期康复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行相关影响参数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并再次治疗,探讨针对性检查达到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骨质疏松性肢体骨折患者62例,并行PKP治疗,记录病例性别、年龄、体重、术前术后BMD值、VAS评分、伤椎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上下椎间盘渗入骨水泥情况、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前伤椎压缩率等相关参数,分析导致伤椎相邻椎体再次骨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结果通过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行4~24个月随访,平均(15.38±3.16)月。首次手术时间平均(61.26±5.73)分钟。伤椎骨水泥注入量3~7.5ml,平均(4.03±1.14)ml。根据术后是否有术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将病例分为两组,即再次骨折组(17例)和正常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前BMD、术前VAS评分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率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术后末次VAS、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术后BM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发骨折的17例病例,参考首次影响再发骨折的参数因素完善并行第2次PK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且严密复查监测,均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术后BMD较低是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原因,再次采用PKP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预防性监测上述致骨折因素,可有效降低伤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