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目的 对比研究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48例(60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Ⅰc~Ⅱc期)分别采用带血管蒂骨瓣转位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23例(30髋),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25例(30髋).术后采用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及影像学稳定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40.2±16.5 min、57.4±18.5 min(P<0.05)和180.0±20.5 ml、260.6±19.5 ml(P<0.05).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平均36.5个月随访,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组的优良率为别为83.3%、90.0%(P>0.05);两组影像检查学分别显示24髋、25髋保持稳定(P>0.05).结论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和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良率相近,但前者较后者出血少并且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2.
背景: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二者联合修复坏死骨,有可能在保持种子细胞成骨表型的同时,又能持续高效地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而有效促进血管再生,促进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形成和再血管化。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方法:建立兔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以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单纯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髓芯减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关节镜监视下将坏死骨清除,组织学检查成骨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通过关节镜观察显示各组坏死骨清除干净,有新鲜血流出。组织形态学检测发现,髓芯减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血管数量及修复区新骨面积比显著高于单纯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加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作用,提高了新生骨的数量与质量,加快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333.
计算机导航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股骨颈骨折首先牵引床牵引,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良好后,摄正侧位图像保存于计算机中,然后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指引器引导下完成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位置理想.手术平均时间为22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3s.经6~18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个月.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用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使手术过程更简便、直观,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成功率,同时显著减少了术中射线的辐射.  相似文献   
334.
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1只健康中国本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用植入血管和不植入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修复3cm长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7,14天发现移植神经较快的再血管化.分别在术后第4,8,20周做神经电生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电生理指标和再生轴索,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1).结果表明:再血管化程度和良好血供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33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开放复位、骨盆旋转截骨、髋臼成形或加盖、股骨上段旋转或短缩截骨的联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06例,158髋。结果 全部病例经2~14年的随访,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5.6%。结论 该方法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采用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不用石膏固定,而采用牵引的方法,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手术方法可灵活运用,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36.
改良小切口技术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应用 18例 19髋 ,男 11例 ,女 7例 ;体重指数 17 5~ 2 4 ,平均 2 1 2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 5 8岁 ;股骨颈骨折 7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1例 (12髋 ) ;切口长度为 9~ 14cm ,平均 11 2± 0 8cm。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进行 ,术中无需对周围组织过分牵拉 ;术后随访 2 0~ 2 7个月 ,平均 2 5 7个月 ,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 ;除 1例术后出现切口轻度脂肪液化经治疗痊愈外 ,其他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 ,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确实可行 ,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 ,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37.
目的 总结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时,常用髋臼重建方式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为临床选择恰当髋臼重建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CroweⅡ、Ⅲ型DDH髋臼重建生物力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就常用髋臼重建方式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CroweⅡ、Ⅲ型DDH患者THA术中髋臼重建方式有多种,存在生物力学差异且各有特点。其中,臼顶重建技术能使臼杯获得满意初始稳定性,增加髋臼骨储备量,为二次翻修奠定了骨量基础。髋臼内侧壁突出技术能减小髋关节负重区应力,降低假体磨损量,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小臼杯技术是以浅小髋臼匹配小臼杯来获得理想臼杯覆盖率,但臼杯单位面积应力增加,不利于远期预后。旋转中心上移技术可以重建接近正常力学性能的髋臼。结论 CroweⅡ、Ⅲ型DDH患者THA术中髋臼重建方式尚无统一选择标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来选择合适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