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提供一种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显微外科冶疗方法。方法 在32侧下肢标本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Perthes病11例。结果 临床治疗11例,术后经过1年~3.5年随访,优良率达82%。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供股骨头的血供,增加股骨头的成骨能力,是一种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调查大连市潜水员股骨头坏死发病率。方法 对2010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所有大连市注册在职潜水员855 名进行统一体格检查, 填写调查表, 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髋关节检查。摄髋关节正位及蛙位X线片, 对具有髋部症状但X 线片未见异常者采用MR 检查, 确诊股骨头坏死。结果 调查期间股骨头坏死发病人数为68 例, 发病率为7.95%(68/855)。68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Ficat I期12 例12 髋、 II期40 例47 髋、III期3 例3 髋、IV期13 例15 髋。大连市在职潜水员年龄18~55 岁, 平均(32.6±5.5)岁;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0~50 岁, 占总发病人数的83.82%(57/68), 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学历统计发病率的结果为小学10.58%(38/359)、初中6.28%(28/446)、高中4.26%(2/47)、大学(0/3), 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工龄统计发病率的结果为5 年内4.55%(20/440)、6~10 年9.69%(28/289)、11~15 年13.04%(12/92)、16~20 年21.05%(4/19)、20 年以上26.67%(4/15), 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企业性质统计发病率的结果为个体11.88%(19/160), 私营企业8.41%(38/452), 国家企业4.53%(11/243)。结论 股骨头坏死在潜水员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不同的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发病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3.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 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d,最长7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1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从1985年11月至1995年6月,用腓肠神经移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116例。结果:经8个月至10年的随访,结果优良率达77.8%。结论:施以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增加长段移植神经的血运和术后辅助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7例,镜下刨削切除撞击组织,修整关节软骨,1例为距骨前外侧软骨Ⅳ度损伤,行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应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P〈0.05)。术后按Liu等踝关节功能分级标准:0级15例,1级1例,2级1例(即软骨Ⅳ度损伤患者)。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采用病理学与核磁共振扫描(MRI)的图像,计算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对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分析.方法 对9例12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图像不能准确说明晚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MRI显示的坏死程度低于病理结果.结论MRI图像法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小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37.
IGF-1在股骨头再造关节软骨化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大转子骨瓣表面骨膜及腱膜等纤维结缔组织向关节软骨转化的规律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软骨化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氮冷冻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的动物模型。左侧股骨头造模后即缝合关节囊,右侧股骨头根据分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A组(骨瓣治疗组):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进行股骨头再造;B组(骨瓣加Ad-IGF-1基因治疗治疗组):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股骨头再造,关节内注入表达IGF-1的腺病毒载体(Ad-IGF-1);两组动物分别于3,6,12,18,24周每批4只处死,对骨瓣进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所有动物左侧冷冻区组织坏死,纤维状物覆盖,碎片样组织修复。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证实A组右侧骨瓣区自6周出现透明软骨细胞,B组右侧骨瓣区自3周出现透明软骨细胞,B组较A组修复效果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转子表面的骨膜及腱膜能够向关节软骨化生,IGF-1对大转子表面的骨膜及腱膜向关节软骨化生有促进作用,为ONFH的外科治疗及生长因子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了20例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充血滑膜,磨削胫距关节面已磨损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摘除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无头螺钉固定踝关节功能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32周),20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90.7分( P <0.05),三维步态分析术前术后比较,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4周(12~16周).融合率为95%.2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经治疗,术后18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踝关节顽固性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文题释义: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通过对利用摄像机得到的人体运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进行步态分析的技术及装置。以获取人体在各体态和运动下的生理、病理的力学和数学参数,进行人体各部位和机能检测,所检测的数据经进一步分析计算后可获得人体各部位(特别是关节)的受力状态,以及机械功、代谢能量消耗的情况。 体质量指数:是一个计算值,当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质量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体质量指数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背景: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讨论,但目前尚缺乏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进行随访的研究。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体质量指数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体质量指数分为超重组(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正常组(体质量指数< 25 kg/m2),每组30例。所有患者对检测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患者的手术部位、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等临床基本资料;术后6个月时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采集时间-距离参数(步幅、步频、平均步速)、动力学参数及运动学参数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①2组在手术部位、性别比例及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超重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②时间-距离参数方面,2组在步幅、步频及平均步速上差异虽无显著性意义,但超重组步幅(1.08±0.18) m小于正常组(1.35±1.45) m;③运动学参数中,超重组在髋关节各个面的活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动力学参数方面,屈髋力矩峰值超重组小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伸髋力矩峰值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⑤提示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存在一定影响。 ORCID: 0000-0003-1824-687X(陈浩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