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采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尿激酶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缺血3h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生理盐水,缺血4h给予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和缺血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24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缺血24h神经功能显著改善[(6.5±4.3)分vs(12.5±4.3)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13.8±7.5)%vs(30.5±23.4)%,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尿激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脑梗死体积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与尿激酶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组织有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合治疗有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尽管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但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仍可避免梗死灶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缺血  相似文献   
23.
糖皮质激素应用范围广泛且往往长期使用,它的主要副作用就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并增加骨折风险.并非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才会导致骨质疏松.老年人及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即存在骨矿密度低的患者,骨量丢失更加明显,更易导致骨折的发生.除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骨量丢失,如: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腺发育不全及低体重等.本综述说明了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危人群、发病机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目前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依赖于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摄取,定期的体育锻炼.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如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素的应用给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尽管我们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已有长足进步,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相似文献   
24.
IFN-γ对骨肉瘤细胞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及侵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ATL)表达的调控,及其对MG-63细胞体外侵袭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IFN-γ防治肿瘤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IFN-γ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CATL表达进行诱导调节,并利用RT-PCR方法对其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半定量检测.Boydern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的差异.结果: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降低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下降.同时可以使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下降.结论:IFN-γ可抑制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再通动脉出现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发病3~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发生再闭塞的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2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0例.动脉溶栓后起初血管再通率为78.6%.再闭塞率为20.5%.稳定再通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 0~2)明显高于发生再闭塞者(80%与33.3%)(P=0.012).对两组患者单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P=0.018)和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P=0.035)可能是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16分或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于发生再闭塞,再闭塞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6.
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小板膜蛋白Ⅱb和Ⅲa及GMP-140的作用更重要。测定血小板的方法很多,如β-TG、MPV等的测定,但都存在一定缺陷。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蛋白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血小板的活化。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后的血管再闭塞或出血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们的发生均与血小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下颈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痨治疗至少3周后,采用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术前检查病变累及2个椎体者21例,3个椎体者9例。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5例,D级13例,E级7例。术前颈椎平均后凸角为12°。[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70~10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中,2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5例B级恢复到D级,3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13例D级恢复到E级。随访中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6.5个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下颈椎是指C3-7,包括C7-T1的连接部位。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施行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353例,术后发生内固定物置入不良39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9.
机遇和挑战:面向21世纪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急性脑梗死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我国脑卒中 (其中约 75%为脑梗死 )每年新发病例约1 50万 ,患病人数高达 50 0~ 60 0万 ,每年死亡者近 1 0 0万 ,存活者中约 1 /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 ,重度致残者占 40 %以上。因此 ,脑梗死的防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长久以来 ,人类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只有发病 3小时以内的溶栓治疗被严格的临床科学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美国 NINDS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发病 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 3个月时患者的死亡及严…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