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偏头痛与脑卒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些偏头痛患者可能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另一些患者其脑卒中与偏头痛的发病可能毫无关系,表现为脑卒中与偏头痛共存.有些患者的偏头痛在发作时酷似脑血管疾病,其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很快完全消失;但少数患者在头痛发作期间即可能诱发脑卒中,从而遗留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此外,偏头痛也可能是脑卒中的一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2.
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心钠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心钠素含量的变化贺茂林,曹起龙,朱克,王建平,汤健我们用放免法观察了26例急件脑血管病患各脑脊液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以了解ANP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其病理生理机理。资料:脑梗塞组男18例,女2例,年龄59.8±10.2岁,...  相似文献   
10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脑缺血大鼠脑血流的影响王福庄,丁爱石,陈嘉,etal.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4,10(5):473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侧脑室注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或等体积甘露醇为对照,用无损伤阻抗法测量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脑血流...  相似文献   
104.
“阿司匹林至今仍然是临床使用最多、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完成150多项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数超过10万例的病例研究。循证医学已经确立了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对此,国内外众多的临床治疗指南均给予了充分地肯定。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证据的涌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急性脑梗塞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23例急性脑梗塞(发病6h之内)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即刻、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UK治疗后,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对凝血系统也有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溶栓治疗后6h应加用口服抗凝剂。  相似文献   
106.
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50万U-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内,30min内滴守,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每日1次共10d,溶栓后24h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共10d,然后改为100mg每日1次共80d,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30d和90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409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131万U,溶栓后ESS分值增加迅速,溶栓后24h有87.53%的患者ESS分值增加≥10分,溶栓后90d有46.6%的患者ESS分值达到≥95分,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19例(4.64%),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6例(3.91%),死亡率为12.22%(50/409),其中6.35%(26/409)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90%(8/409)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h以内)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伤科接骨片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患者50例, 骨折后3 d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术后除常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 实验组另给予伤科接骨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服用伤科接骨片10 d后,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伤科接骨片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急性脑梗死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d、3d、7d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其中21例同时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Ⅲ complex,TAT)。并与正常健康对照19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AT升高(P〈0.05),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TAT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TT、PT、APTT无明显动态变化(P〉0.05),FIB含量入院后7d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普通凝血指标不能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TAT明显增高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T1-4)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胸骨人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胸椎结核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48.6岁。病变累及部位:T1椎体3例,T2椎体1例,T1.3,椎体4例,T3椎体2例,T3-4。椎体4例,T4椎体2例。对于T1.2。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内侧间隙进入,对于T3-4。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外侧间隙进入。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15^o-40^o,平均为22.0^o±3.5^o。术后随访6-72个月。结果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出血量为300-6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10^o-25^o,平均17.0^o±2.5^o,平均矫正5^o。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好转,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1例A级和2例D级术后无变化。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所有植骨均愈合,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经胸骨人路可以清晰地暴露上胸椎,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目的。  相似文献   
110.
<正>卒中的血糖管理要遵循糖尿病治疗指南的一般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治疗指南只是临床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医生必须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运动和饮食习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