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报告5例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急症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取得成功的经验。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42±13.2岁。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肺水肿立刻消退,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出院,1例于PBMV后1个月行择期行二尖瓣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In-oue技术对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急症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血管内超声(IVUS)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行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方法:对1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进行肺动脉IVUS成像,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搏动性,同时对其在吸100%氧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12例病儿全部成功地进行了IVUS肺动脉成像检查。IVUS成像能够清晰观测到血管壁的三层组织学变化,中层增厚,吸氧后肺动脉搏动性明显增强。结论:IVUS肺动脉成像安全可靠,检查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肺动脉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23.
胡海波  谢若兰  蒋世良 《海南医学》2002,13(11):109-109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各种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 ,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1986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院总计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术 14 62例 ,包括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5 1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46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1例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PV) 42 3例、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3例。肺动静脉瘘栓塞术 2 7例 ,体肺侧支栓塞术 14例 ,冠状动脉瘘栓塞术 4例 ,主动脉缩窄球襄扩张术 5例 ,房间隔造口术 8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EKG结果 ,术中心电监测记录 ,以及术后EKG随访情况 ,采用X2检验比较率的显著性。结果  14 62例先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共有 49例术中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律失常及心电变化 (均为术中新出现 ,且持续时间超过 5分钟者。术中导管操作引起的一过性心电图改变不包括在列 ) ,发生率为 3 .3 % ,与国外文献报道较为一致。其中女 2 8例 ,男 2 1例 ,平均年龄 14 .2± 12 .4岁 (1-4 4岁 )。严重心律失常 11例 ,包括心脏骤停 3例 (均发生在PBPV术中 ,1例经心肺复苏后恢复 ,2例死亡 )、房颤 5例 ,室颤 2例 (1例发生于PBPV术中经治疗后恢复 ;1例发生于PBAV术中抢救无效死亡 ) ,Ⅲ°房室传导阻滞l例。其他心律失常包括 :频发房  相似文献   
24.
法乐氏四联症(四联症)或右室双出口并有肺动脉瓣或/和漏斗部狭窄(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组少见的心脏复合畸形。其发病率占心内膜垫缺损手术病例的5~8%及4.1%;占四联症手术病例的0.8~1.5%,占右室双出口  相似文献   
25.
药物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溶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活动后心慌、气短。查体 :胸骨左缘 2~ 3肋间有连续性杂音 ,肺动脉瓣第 2心音亢进。血尿常规正常。X线胸片 :肺血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凸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率 0 .61。超声心动图 (UCG)示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处直径 10mm。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 ,示肺动脉平均压 3 8mmHg(1mmHg =0 .13 3kPa) ,主肺动脉血氧饱和度较右心室高 2 3 % ,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Qp/Qs)之比为 2 .3。穿刺右股动脉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示PD…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 (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3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 ,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 ,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 (6 .4± 1.4 )年。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术前的 (1.19± 0 .32 )cm2 增至术后的 (1.99± 0 .4 5 )cm2 (P <0 .0 1) ;随访 5年以上 ,MVA逐渐减小至(1.4 4± 0 .4 2 )cm2 ,较术后明显减小 ,P <0 .0 1;16例发生再狭窄 ,再狭窄率 5 3.3%。平均肺动脉压(PAMP)由术前的 (6 5 .3± 14 .1)mmHg降至术后的 (40 .0 3± 12 .6 9)mmHg ,P <0 .0 1;PBMV术心功能改善 1个级别以上者占 93.3% ,术后 5年以上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换瓣手术者占 73.3%。结论 PBMV术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MS患者也有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作为一种良好姑息疗法可明显缓解此类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7.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态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2支。结果: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3例(4支),髂动脉狭窄6例(7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态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骼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3支病变2例,3支病变9例,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17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1支。临床治愈-改善12例。除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8.
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共12例,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11例为单一二孔型ASD,1例为多发性ASD;ASD平均直径为(13.14±3.48)mm(8~20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个月、3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1例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封堵器置入成功者术后即刻TEE,显示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TTE显示仅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存在二尖瓣少量返流,但未见左房、室增大.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除上述1例仍存在残余分流外,其余10例ASD完全闭合者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可靠,尤其适合于某些特殊解剖类型ASD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中、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动脉闭锁及其他复发畸形的病人,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时中心肺动脉观察不满意,而行EBCT检查,心血管造影主要包括右心室,主动脉及选择性肺侧支造影,EBCT采用心电控的单层序列增强扫描,扫描分层厚分别为1.5,3.0,6.0mm以双盲法分别由2组,2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小动脉病变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术后肺动脉高压正常化的影响。方法 对 5 2 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PBMV术前、后测定其肺动脉收缩压 (PASP)、左房收缩压 (LA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肺动脉压正常化的因素 ,并将患者分为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A组 )和非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B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ASP由术前的 (89 6 9± 16 2 7)mmHg(1mmHg =0 133kPa)下降为术后的 (5 3 0 4±16 5 2 )mmHg ,B组患者的PASP值由术前的 (48 2 3± 11 4 7)mmHg降至术后的 (33 6 4± 9 0 1)mmHg。logistic回归表明 ,术前PASP水平高是影响术后肺动脉压正常化的显著因素。A组中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至正常的患者比例 (4 5 % )明显低于B组 (42 5 % ) ;与B组比较 ,A组患者无论在术前、术后LASP与PASP均缺乏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由于继发性肺小血管改变引起的“二级狭窄”是造成PBMV术后肺动脉压力不能恢复至正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