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本文分析56例心血管造影证实的单心室的平片所见,讨论其诊断意义及限度,并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心室平片诊断的参考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时,肺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合并PH的先心病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同时进行肺动脉IVUS成像。右心导管测定mPAP、TPR、Qp/Qs,IVUS观测肺动脉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比(WTR)以及血管的搏动性。结果:吸入纯氧后mPAP及TPR明显降低,Qp/Qs则明显增高;高阻力组与低阻力组间,肺动脉搏动性在吸氧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吸氧前后,WTR与TPR具有直线相关。结论:IVUS可以应用于临床,其监测结果与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5年6月至2000年11月,14例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术,男5例,女9例,年龄4-48岁,平均13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至22年。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可控弹簧圈。分别于术后24h ,1,3,6个月及1年以上行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再通PDA为漏斗型12型,管型2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1-8mm,平均4mm。封堵后1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11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24h 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d出院,10例随访1-18个月,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PDA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替代外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四例单发右室发育不良的放射诊断与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例单发右室发育不良经心血管造影或病理诊断。造影见右心室三部结构存在但普遍发育不良,或以小梁部及流入道发育不良为主使右室腔呈管状,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发育小。主要血液动力学改变为右室流入道梗阻、三尖瓣反流及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须与限制型心肌病及其他右心排血受阻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erman球囊导管在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复杂心血管畸形的患者,用Berman导管从静脉路径行选择性右心房室、肺动脉造影及导,并通过室间隔缺损行左室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结果:15例检查均获得技术成功。左室造影能明确显示室间隔缺损相对于半月瓣位置关系,并鉴别出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利用Berman导管的漂浮特性,在下腔静脉肝段缺如患者能完成其他导管难以实现的肺动脉造影测压。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患者,导管可自右心送达降主动脉完成顺行球囊阻断造影,清晰显示固有肺动脉及粗大体肺侧支的解剖及相互关系。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erman导管在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诊断中用途广泛,操作安全,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先心病复杂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16.
动脉导管未闭的血管造影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血管造影形态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994年 7月至 2 0 0 2年 10月 ,4 83例单纯PDA患者于封堵术前施行了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 ,平均年龄15岁 (10个月至 6 3岁 )。 4 82例患者采用左侧位造影 ,其中 6例患者加摄右前斜 30°~ 5 0°体位、4例加摄左前斜 6 0°~ 80°(或加足位 2 0°)体位。 1例镜面右位心患者采用右侧位造影。结果 PDA分为6种类型 ,漏斗型 4 2 0例 (87% ) ,平均最窄直径 (4 2± 1 6 )mm (1~ 15mm) ;窗型 3例 (0 6 % ) ,直径分别为 8 0、9 0和 9 0mm ;管型 34例 (7 0 % ) ,平均直径 (5 4± 3 8)mm (0 8~ 2 0 0mm) ;串珠型11例 (2 3% ) ,平均最窄直径 (2 1± 0 5 )mm(1 0~ 3 7mm) ;指型 10例 (2 1% ) ,平均最窄直径 (1 5± 0 4 )mm(1 0~ 3 0mm) ;不规则型 5例 (1 0 % ) ,最窄直径分别为 1 2、2 1、3 2、4 0、6 0mm。结论 PDA形态变化较多 ,认识PDA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征的放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主动咏弓离断(IAA)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X线平片、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其中7例行电子束CT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逐个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X线胸片显示肺血多,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和心脏增大(n=20);右上纵隔大血管影变窄(n=16);主动脉结观察不清(n=16);侧位或左前斜位见低位主动脉弓(n=12);降主动脉的顶端与主肺动脉处同一水平(n=8)。心导管检查均提示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诊断IAA(A型)13例,IAA(B型)5例,其中合并主肺间隔缺损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2例,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结论:X线平片对该畸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多数病例可作诊断,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身高与Inoue球囊导管型号选择间的关系,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费用。方法对676例患者依所选导管型号与根据身高确定的导管型号符合情况,将患者分为符合组(第1组,431例)和不符合组(第2组,245例)。二尖瓣口面积分别由二维超声心动图及Gorlin公式计算。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评定。结果两组676例患者中,658例应用28mm型号球囊导管,18例应用26mm型号导管。两组患者年龄、术前Wilkin计分、二尖瓣口面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术后,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二尖瓣口面积≥1.8cm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X线平片及造影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43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均摄有X线平片并经血管造影诊断,其中男16例,女27例,平均年龄15岁。结果:43例中,X线平片明确诊断5例,血管造影对所有病例均作出正确诊断。其中右冠状动脉瘘28例(65%),左冠状动脉瘘14例(32.6%),多发左右冠状动脉瘘1例(2.4%);发生右室瘘18例(42%),右房瘘15例(35%),左室瘘5例(12%),肺动脉瘘4例(9%),左房瘘1例(2%)。结论:X线评片在诊断冠状动脉瘘中有一定的限度,但如发现心脏异常博动膨突影,有较高的价值。血管造影仍是此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血管内超声在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对离体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与肺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为临床应用作准备.材料和方法取13例意外死亡尸体的52段肺动脉分别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测量其管腔直径和面积.结果二者呈高度相关(r=0.98和r=0.93).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对肺动脉进行检查,而且其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