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回顾性分析31例疑诊嗜铬细胞瘤的131I-MI-BG显像及血游离三甲氧基肾上腺素(fMN)和三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fNM)检测结果,探讨两者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0  相似文献   
42.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全面收集AMI患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文献,参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两名研究者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604例,其中依达拉奉组303例,对照组301例。Meta结果显示:两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63~2.08,P=0.66)。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OR=0.29,95%CI:0.19~0.44,P0.0001),左室射血分数提高(WMD=7.68,95%CI:6.63~8.73,P0.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依达拉奉可改善AMI患者左心收缩功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CD62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和手术后即刻的表达变化。方法:60例AMI患者行PCI干预治疗,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的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表达。结果:PCI术后即刻组血清CD62P表达明显低于手术前[(42.68±2.35)ng/ml∶(45.82±3.66)ng/ml,P〈0.05];术后即刻组血小板膜CD62P表达明显低于术前[(13.82±4.85)ng/ml∶(17.83±7.67)ng/ml,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表达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提示及时和有效地恢复心肌血液供应能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血清CD62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的表达变化。方法:60例AMI患者行PCI干预治疗,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7d的血清CD62P分子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I术后即刻AMI患者血清CD62P分子表达较术前显著降低[(42.68±2.35)ng/ml:(45.82±3.66)ng/ml,P0.05],术后7d血清CD62P分子表达[(38.82±3.14)ng/ml]较术后即刻又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CD62P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说明及时开通闭塞冠脉和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能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慢性肥厚性咽炎(以下简称慢性咽炎)的微波与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111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采用微波与中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微波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2.1%,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9%,总有效率为8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与中药联合治疗慢性咽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6.
谢建  王朝晖 《山东医药》2006,46(5):40-41
将86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AMI患者根据术后血流分级(TIMI分级)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42例为无复流组。TIMI3级4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冠状窦血中NO、内皮素(ET)和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以此判断内皮细胞受损情况。结果无复流组冠状窦血中NO明显减少,而ET和CEC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提示在PCI后AMI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者较血流恢复正常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是前者微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7.
99 TcmO-4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99Tc^mO4^-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Orbit SPECT仪对正常对照者和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HD)及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行^99Tc^mO4^-甲状腺动、静态双时相显像,测定颈动脉与甲状腺显像的时间差(Td),甲状腺5min与1min时像素的平均放射性比值(AR),20min时甲状腺与股中段像素的平均放射性比值(UI)。结果(1)Graves病定量分析参数与体外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指标基本一致,治疗后UI值的恢复速度慢于Td和AR,亦滞后于体外甲功指标的恢复。停药后复发者的UI值高于未复发者和对照组。(2)HD甲功增高组的表现与Graves病相似,甲功正常和亚临床甲低组的Td、AR和U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甲低组的摄^99Tc^m能力降低。(3)SAT甲功升高者摄^99Tc^m能力降低,多呈弥漫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甲功正常组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结论:^99Tc^mO4^-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能反映甲状腺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内在关系,在常见甲状腺疾患诊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
用核素心脏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新慧  高永举  谢建  刘琳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5):279-281,i003
目的用核素心脏显像评价心脏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6例,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随访期进行运动 静息或静息 硝酸甘油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15例行心室显像检查。结果术后患者缺血心肌节段及梗死心肌节段减少,分别为术前(26±04)与(36±05)个及术后(15±04)与(20±04)个。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增加183%,运动低下节段数明显减少。提示术后缺血心肌血运改善,心功能部分恢复,梗死心肌区有新生心肌细胞。结论用核素心脏显像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系统评价国产氯吡格雷(泰嘉)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安全性差异。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追踪检索已获得文献或相关研究提供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有20个临床研究纳入Meta分析,包括439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其中泰嘉组2066例,进口波立维组2326例。Meta分析主要结果显示,有11个研究报道了术后12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经异质性检验,I2=0%,表明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泰嘉组和波立维组之间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00;95% CI:0.75~1.34;P=0.99);有11个研究报道了术后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异质性检验,I2=0%,表明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泰嘉组和波立维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82~1.59;P=0.44)。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泰嘉和波立维的MACE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为泰嘉替代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比较。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40例)与依那普利组(46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疗程2个月并随访6个月。记录2组心脏超声、血压、心率、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60天2组TC、HDL-C、LDL-C、hs-CRP及BNP均有较大改善(P<0.05),厄贝沙坦组LVEF及依那普利组EDVI升高(P<0.05);2组MMP-2、MMP-9均下降,且厄贝沙坦组MMP-2、9活性较依那普利组更低(P<0.05),余各指标未见差异(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均有较好改善作用;厄贝沙坦的疗效不劣于依那普利,其可作为ACEI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