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2009年6月8日某煤矿周围居民发生一起急性中毒事件,为查明原因,消除污染源隐患,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现场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最高3678mg·m-3,造成2人死亡,2人昏迷.结论 此事故是一起因煤矸石自燃导致的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32.
谷广元  顾百文  谢峰  冯毓云 《人民军医》2008,51(12):797-797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肛周肿痛15天就诊。患者于训练时会阴部皮肤擦伤,1天后擦伤处周围出现红肿,疼痛伴少量渗出,经外涂碘伏,口服头孢胶囊治疗,效果不佳。后红肿逐渐扩大,疼痛加剧。专科检查:未见内、外痔及肛裂,胸膝位6点30分距肛门3 cm处见一3 cm×4 cm大小肿物,中央有梭形黄色结痂,结痂周围3 cm×4 cm大小皮肤红肿,皮温略高,触痛明显,质韧,无明显波动感。实验室检查:WBC 7·6×109/L,红细胞沉降率12 mm/h。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黄白色脓液溢出,约20 ml,探及窦道深约2·5 cm,以刮匙刮除窦经分泌物培养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诊断为结核性脓肿。在引流的同时,用注射器喷洒抗结核药物至窦道创面,并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1周后脓性分泌物减少,3周后痊愈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定期复查,随访无复发。2讨论肛周脓肿临床上较常见,治疗也很简单,但伴发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者不多见,易被忽视。本例因肛周红、肿、热、痛发病,而且引流物未见明确的干酪样物,胸透无异常,接诊医师未想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只是按照一般细菌感染治疗,疗效欠佳,后经分泌物细菌培养确诊,对症治疗后痊愈出...  相似文献   
33.
34.
内眦赘皮是临床上常见的容貌畸形,内呲赘皮的存在,使术后美学效果受影响,因此在行重睑成形术时要求对内眦进行矫正的美容就医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相继提出多种在重睑成形术同时行内眦开大的方法。本文作者根据内眦赘皮的形态,设计一种矫正赘皮与重睑成形术联合的新术式,有效地减轻了内眦部瘢痕的形成,重睑形态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定一种新型含有氟碳气体微泡的造影剂-FX430和FX5350经静脉注射后能否产生心肌对比作用,在6条开胸犬分别注射经声振处理含有室内空气和氟碳气体的微泡造影剂。在每次注射后测量心肌视频密度峰值,并视觉观察心肌显影程度,静脉注射造影未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未见有意义的副作用,每次静脉注射氟碳造影剂均可产生视觉可见的心肌显影,而空气微泡无一次注射产生心肌显影,定量分析显示:FX430和F  相似文献   
36.
背景:电击伤后,确定神经损伤和移植神经吻合的部位,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把在手术显微镜下看到神经正常轴索作为神经正常之起始。但术后效果常表明此方法不可靠。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电击伤后神经损伤检测中的运用价值。设计:病例回顾性分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象:选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2例腕部严重电击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6~54岁。方法:对受损神经连续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值,并相应作病理切片观察。以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受损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相应的病理切片情况以及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病理检查支持这一结果。②12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8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平均22.7个月。其中5例术后两点辨别觉达到Ⅱ或Ⅲ级(美国手外科协会标准,二点辨别距<6mm为Ⅰ级,6~10mm为Ⅱ级,11~15mm为Ⅲ级,>15mm为Ⅳ级)。结论:电击伤后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复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能有效地评估和选择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近、远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利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犬缺血心肌模型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部分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模型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2种方法再血管化后,2组犬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均明显增加,接近其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他部位提前显影。远期超声微泡检查显示心肌灌注较急性缺血时也有一定改善。结合组织学方法发现,远期心肌灌注的改善得益于隧道周围新生循环结构如心肌窦和新生血管的增加。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隧道均可即刻使缺血心肌灌注改善,并逐渐闭塞,新生循环结构使缺血区得到有限的灌注。应用新一代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结合组织学方法可作为研究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8.
39.
在九只开胸狗的实验中,将Renografin进行声处理后的超声造影剂注入左冠脉前降支内,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造影剂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时间与微泡大小和剂量有明显的关系(P<0.01)。未进行声处理的Renografin仅引起轻度的室壁增厚受抑(P<0.05),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时间较短(P<0.05),造影作用较差(P<0.001),造影剂清除较快(P<0.001)。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时间与造影剂清除较快(P<0.001)。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时间与造影剂消除时间有极好的相关性(r=0.93)。结论:1)左室功能暂时性受抑是由于载体溶液本身和微泡所致;2)较小的微泡和较低的剂量可产生足够的对比作用和较轻的室壁运动异常;3)造影剂消除时间与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40.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相关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学生实际参与的部分。病例学属于基础医学,学生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得到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临床病理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了解程度,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各种疾病的病因分析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