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的关系. 方法 220例CHC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至停药后24周.检测IL-28B (rs8099917)位点,根据测序结果将HCV感染者分为TT组、GG组、GT组.探讨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和CHC患者抗病毒持续应答的关系. 结果 220例CHC患者中,182例(82.7%)疗程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ETVR),TT组和GT+GG组获得ETVR的比例分别是93.5%和68.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287,P<0.01);获得持续应答(SVR)的比例分别是86.2%和60.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5.531,P< 0.01).获得SVR患者中,TT组与GT+GG组的比值比(OR)为4.063,95%可信区间(CI)为1.972 ~ 8.369,x2=15.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复发患者中,TT组与GT+ GG组的OR为0.246 (95%CI:0.119 ~ 0.507),x2=15.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8B (rs8099917)基因型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密切,TT基因型患者较GT或GG型有更高的持续应答率及更低的复发率,可作为抗病毒疗效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青蒿琥酯片联用伯氨喹啉治疗疟疾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青蒿琥酯片联用伯氨喹啉治疗疟疾25例(观察组)与采用氯喹联用伯氨喹啉治疗疟疾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退热时间、治愈率、复燃率及副作用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及96.9%(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19.7±11.8)h,低于对照组的(31.5±18.1)h(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均未见复燃.结论 青蒿琥酯片联用伯氨喹啉治疗疟疾具有退热时间短,治愈率高,复燃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咳嗽、头痛1周,伴恶心、呕吐3日于2007-05-09 11:00入住湖北通城县医院感染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84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普通肝素组 ( standard heparin.SH )患者共进行了 30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 III级凝血 8次 ,IV级凝血 3次 ,其余为 I- II级凝血 ;6 1例低分子肝素组 ( low m 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 WH )患者共进行了 71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的凝血情况均为 I- II级凝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情况发生。L MWH组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及黄疸消退方面优于 SH组 ( p<0 .0 5)。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结果 ,能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 ,同时不易加重出血 ,较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55.
脊髓损伤而致截瘫的患者常常伴有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排尿障碍,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且易并发泌尿系感染。通过对1999年~2001年6月收治的30例截瘫患者实施排尿功能自立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999年~2001年6月共收治截瘫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3~63岁,平均31.8±10.5岁,其中不完全截瘫21例,完全截瘫9例。住院天数21~152d,平均67.3±35.7d。方法:1排尿方法的训练:①首先对患者说明膀胱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自我练习。②患者伤后一段时间留…  相似文献   
56.
五项血清学指标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应用和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检测了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与其中87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对照,以比较这5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1998年5~12月在我科的住院病人,男8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8±12)岁。诊断参照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正常对照(NC)20例,是1998年12月的健康献血员,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1±9)岁。2.试剂与方法:血清HA、CⅣ、LN、PCⅢ均…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诱导过程中对HBV的易感性及无涎糖蛋白受体(ASGPR)对BMSC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体外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生长因子,将BMSC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检测乙型肝炎患者BMSC的HBV感染情况,并对原代及诱导培养后的BMSC进行体外HBV感染实验,检测BMSC感染后的HBsAg、HBcAg表达情况,并检测BMSC诱导前后ASGPR的表达.每个实验采用来自不同的5个标本,分别重复3次,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诱导培养第6天开始,BMSC开始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和Alb,并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K18及Alb表达逐渐增多,而AFP则逐渐减少,并具有糖原合成、尿素分泌及Alb合成的肝细胞功能.BMSC在体内及体外都不能被HBV感染,经过向肝细胞诱导之后,仍然不能被感染,ASGPR在BMSC向肝细胞诱导后表达增多,但是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仍然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BMSC在体内外能抵抗HBV感染.ASGPR可能是导致HBV不能感染BMSC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目前研究不多。本研究测定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TBA水平,探讨其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MELD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 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 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其进行 MELD评分 ,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 ,观察 3个月后的残废率。结果 :治疗组中 4例治疗前 MELD评分大于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10 0 % ,17例治疗前评分30~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5 3% ;对照组中 6例 MELD评分大于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10 0 % ,16例治疗前评分 30~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87% ,与治疗组相比 P<0 .0 5。结论 :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肝治疗 MEL D评分在 30~ 4 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