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利用影像学准确地判断胶质瘤手术切除的程度,鉴别术后反应性增强、肿瘤残存、早期复发等情况,对评价手术效果、估计预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而检查方法、检查时机的选择以及检查结果的判定等均直接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本文对胶质瘤术后早期复查MRI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探讨胶质瘤术后早期MRI检查的临床价值和进展.  相似文献   
4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Kimura disease to improve diagnostic ability prior to surgery.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T and MR findings of 11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Kimura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11 tumors originated from (or involved)the parotid region in 7 cases,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in 2 cases, the palate in one case and the groin in one case.Clinically, the lesions showed asymptomatic tumors with the mean clinical course over 2 years.The increase of cosinophilic granulocyte was found in all 11 cases.Results On CT and MRI,5 patients were single masses and others were muhi-nodular masses.The smallest lesion was 6 mm×3 mm,and the largest lesion was 60 mm × 34 mm.The lesions were almost ill-define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especially 10 locating underlying superficialfascia in head and neck.On CT,the lesions showed homogeneous hypodense to the muscle in 9 patients.The lesions appeared isointeuse signal or slightly hypointense on MR T1WI and slightly hyperinteuse on T2WI in 3 patients.All lesions revealed moderate or marked, and homogeneous or inhomngeneous enhancement.Regional lymph nodes (eight cases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and one in the groin) enlarged without necrosis and fusion, and with marked enhancement.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Kimura disease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the diagnosis can be made combined with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腕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近排腕骨的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7例)、CT(5例)和MRI(2例)表现,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月骨6例,舟骨2例.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腕关节的慢性疼痛和不适.X线平片显示为月骨或舟骨内囊状溶骨性病变,边缘光滑,有硬化边包绕,病灶内无骨性分隔和钙化.CT图像上2例病灶可见骨皮质小缺损与关节腔相通.2例MRI显示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结论:腕骨骨内腱鞘囊肿好发中青年,有腕关节慢性疼痛和不适病史,典型X线表现为发生于近排腕骨的边界清楚囊状病变,有硬化边.CT可清楚显示病灶是否与关节腔相通.病灶在MRI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25个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在平扫T1WI及T2WI上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所有28病灶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中心纤维瘢痕延迟强化。FNH组织病理上表现为富血供的实质性肿块,肿物内部组织较均匀,没有异型细胞,中心可见纤维瘢痕。结论: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很好的反映FNH的组织病理及血供特点,能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16例和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肿瘤组30例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正常胰腺与胰腺癌MSCT灌注特点,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3864.6±413.7)mL·min^-1·kg^-1、(282.6±128.5)mL/kg、(7.54±3.83)S、(281.4±83.7)mL·min^-1·kg^-1。肿瘤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2056.2±532.1)mL·min^-1·kg^-1、(176.3±162.3)mL/kg、(8.12±2.95)S、(436.5±7913)mL·min^-1·kg^-1。两组的BF、BV和PS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BF:P〈0.01,BV:P〈0.05,PS:P〈0.01);MTT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先期指导。  相似文献   
46.
MR弥散张量三维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它不同于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分子扩散的方向信息,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白质的纤维跟踪与可视化.本文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人脑白质纤维束,探讨其与正常解剖学描述的一致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例志愿者,男4例,女2例,年龄范围21~62岁.于GE 1.5T Sign CV/Ⅰ型磁共振扫描机,相控阵列鸟笼状头部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GE公司Workstation中的Functool软件进行DTI数据的后处理及三维脑白质纤维束示踪.结果 能较好显示的白质纤维有:连合系、钩束、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内囊等.上述纤维束与已知的解剖学上的正常的同名纤维束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DTI方法,我们可以获得一套较为完整的主要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图,该方法是一种可使脑白质束快速可视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186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规律,探讨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下咽癌病例186例,均经病理证实,行治疗前CT/MR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9%,Ⅱ、Ⅲ区转移最常见,转移率分别为72.0%、54.8%。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双侧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3%和50.0%,梨状窝癌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后对侧淋巴结转移率(40.0%)较未过中线者(11.1%)明显增高(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Ⅳ区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和食管受侵与Ⅵ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转移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及梨状窝癌侵犯过中线后易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Ⅳ区转移、食管受侵和咽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是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8.
背景:国内外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大部分是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的,手术切开操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大。目的: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影像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透视引导下穿刺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椎间盘,不同时间点进行X射线及MRI扫描与病理学检测,测量椎间盘的T2WI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穿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逐渐减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髓核、纤维环变性、坏死,最终纤维环完全撕裂。表明透视引导下穿刺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病理改变与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相似,且建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0.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的常见肿瘤.目前主要通过鼻咽部的磁共振检查、胸片、腹部超声及全身放射性骨扫描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分期及治疗后随访.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一次性全身大范围扫描,而且安全、无辐射,更无需造影剂.我们对43例鼻咽癌患者行全身DWI和PET-CT检查,并比较二者诊断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效力,以探讨DW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收集: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5 ~65岁,中位年龄4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