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91.
目的:研究应用腹内压监测(IA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按照创伤评分选出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腹内压监测,观察组根据监测的腹内压来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观察指导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内压水平、病死率、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腹内压升高患者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IAP测量值、病死率、发生脏器功能障碍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时,患者的腹围较前出现明显变化;腹胀程度越严重,腹围变化越大;而患者腹胀、腹泻出现前后的腹内压差值及及平均值也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为危重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9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早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将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患者41例分为对照组21例及治疗组20例,术后分别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附加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术后12周、6个月进行健患侧膝0°—20°、40°—60°、80°—100°被动角度重现测定。结果:术后12周及6个月两组健患侧膝之间位置重现试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时健患侧膝之间位置觉成绩之差两组均较12周时进一步缩小,且治疗组差值小于对照组,3个角度中伸直、中间位时的位置觉差值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加入减重支持步行训练能早期对膝关节位置觉产生积极意义,可明显改善0—60°膝关节位置觉。  相似文献   
293.
目的对华北地区门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用药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老年和中青年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等方式,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两组无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双胍类均为最常用的药物(老年组45.7%、中青年组53.0%);在药物最大剂量、超剂量应用方面磺脲类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老年组73.5%、中青年组81.2%);在联合用药方面:双胍类+磺脲类组合均是最常见组合(老年组22.8%、中青年组42.6%);在发生低血糖事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比例最高(老年组55.6%、中青年组64.3%)。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时间偏晚,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94.
淋巴水囊瘤(cystic hygroma,CH)是常见的胎儿淋巴系统异常,多见于颈部,偶见于腋下等全身其他部位。在胎儿发育异常中较为常见,其在低风险妊娠中发生率约为0.14%,自然流产胎儿中发生率约为0.5%,新生儿中较少见[1]。此类病例中约有60%~80%染色体核型异常,20%~40%染色体核型正常[2]。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Turner综合征最为多见,其次为21-三体、18-三体等染色体三体  相似文献   
295.
覃展偶 《医学综述》2010,16(14):2121-2123
雌激素受体有α、β两种亚型。它们是由独立的基因转录翻译表达的核受体蛋白,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肿瘤的进展有关。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对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也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对β亚型的研究逐渐增多,现从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侧重β亚型)的结构、特性和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ERα、ERβ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和ERβ在20例正常前列腺(normal prostate,NP)、80例BPH及46例PCa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ERα主要在前列腺组织间质细胞表达,上皮细胞中无表达,在NP中呈低表达,在BPH中高表达,而在PCa表达下降(P0.01);但ERα在PCa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ERβ主要在前列腺组织上皮细胞表达,很少位于间质,在NP、BPH中高表达,而在PCa中表达下降甚至呈阴性(P0.01),ERβ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且主要表达于A、B期组织中(P0.01)。结论 ERα主要在间质细胞表达,而ERβ主要在上皮细胞表达,提示雌激素对BPH及PCa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ERβ途径发挥作用的。ERβ在PCa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其可能与PCa的发生、发展有关,推测PCa中大部分ERβ可能是更具有侵袭性的ERβ变异体,致使PCa恶性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9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留取血尿测定Hey及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各组血浆Hey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HOM—AIR、BMI、空腹血糖(FPG)、FINS、总胆固醇(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Alb/Cr、尿素氮(BUN)、收缩压(SBP)、年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性别、肌酐(Cr)、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Hey与HOMAIR、BMI、FPG、HbA1c、TC、TG、HDL—C、LDL—C、尿Alb/Cr、Cr、SBP、DBP、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BUN、FINS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与血浆Hey水平独立相关。结论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血浆Hey水平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血浆Hey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型糖尿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是影响血浆He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98.
张贺芳  苏胜偶 《临床荟萃》2005,20(9):539-540,F003
糖尿病(diabete millitus,DM)大血管病变是DM致死的最重要原因.据统计,DM死亡原因中大血管病变占80%;2型DM 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3倍,但DM大血管病变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DM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9.
吴乃君  南国珍  苏胜偶 《临床荟萃》2006,21(14):1037-1038
目前,糖尿病(DM)的患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其主要死因是慢性并发症,国外报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DM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且多数来自对1型DM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的结果,而IGF-1与2型DM的相关研究报道尚少.近年来,关于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DM的作用,日益倍受关注.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2型DM患者血清IGF-1、IGFBP-3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探讨IGF-1、IGFBP-3与2型DM的关系及其在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D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0.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腔内碎石(URL)、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及开放手术(OS)治疗各类型输尿管结石498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SWL236例,结石粉碎率为89.4%;URL187例,172例结石一次性粉碎,其碎石率为92.1%;MPCNL13例,11例结石被取出,成功率为84.6%;62例行OS治疗,全部成功取出结石。结论:ESWL和URL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两者配合疗效更佳。MPCNL应作为有条件性选择手段。开放性手术虽然创伤大,但它是一切输尿管手术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