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1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2008-01~2010-05急诊收治20~55岁的多发伤患者,将入选的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多发伤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创伤后12 h内开始给予乌司他丁治疗,2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以后每8 h 1次,连续7 d.采集患者在入院时(0)、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及第7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血清TNF-α、IL-1、IL-6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多发伤患者创伤后第1天(24 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IL-6、TNF-α浓度均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第3天(72 h)后降至正常.乌司他丁治疗组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IL-6、TNF-α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发伤患者SIRS平均持续(10±3.5)d,乌司他丁治疗组平均持续(7±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29).多发伤患者MODS平均持续(8.8±2.6)d,乌司他丁治疗组平均持续(5.6±2.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5).结论 多发伤患者早期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呈一过性升高.乌司他丁能缩短多发伤患者SIRS、MODS持续时间,但未发现能显著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随州市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收集随州市CDC结核病防治所(简称“结防所”)2006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季报表、年报表、专题调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项目期间,共登记活动性TB患者4077例(其中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开展TB筛查发现活动性TB患者21例),TB患者开展HIV抗体检测4056例,检测率达100.00%(4056/4056);HIV阳性检出率为0.15%(6/4056)。可随访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521例,接受TB筛查率达92.64%(1409/1521);TB患者发现率为1.49%(21/1409),是TB患者检出HIV阳性率(0.15%)的9.93倍。共登记Mtb与HIV双重感染者27例,抗结核治疗27例,治愈或完成疗程81.48%(22/27),失败3.70%(1/27),死亡11.11% (3/27)。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中TB检出率5年中由5.17%(12/232)下降到0.67%(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7, P=0.000)。结论 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和治疗HIV感染者及AIDS人群中的TB患者。TB和AIDS双向筛查,以及对Mtb 与HIV感染或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控制TB和AIDS的流行有重要意义,应长期开展。  相似文献   
35.
介入放射技术治疗肾动静脉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动静脉瘘发病率虽低 ,但其可引起突发、难以控制的血尿 ,如不及时处理 ,可危及生命。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可及时诊断及治疗 ,其确诊率高 ,止血效果迅速 ,安全可靠。我科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11月 ,共收治 6例肾动静脉瘘的患者 ,均采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 3岁 ,平均 32岁 ,均无诱因、无创伤史 ,因突发的大量肉眼血尿 2~ 8h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 :双肾区未扪及包块 ,一侧肾区叩击痛 ,膀胱充盈。Hb6 5~ 73g/L ,RBC 2 .2 0~ 2 .8× 10 12 /…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浆膜腔积液中常见临床生化酶学变化规律,建立浆膜腔积液性质区别的酶谱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检测了233例浆膜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L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淀粉酶(AMY)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探讨了常见临床生化酶类在浆膜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作用.结果 在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中,渗出液中LD、GGT、AMY和ALP活性高于漏出液,有统计学差异.LD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高,而GGT、AMY和ALP表现为敏感度低而特异性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GGT和ALP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敏感度低(分别为27.3%和22.7%)但特异性高(92%和96.0).良恶性腹腔积液鉴别中的,GG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浆膜腔积液的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中,常用临床生化酶学以LD价值最高,可以联合GGT、AMY和AIP进行检测;GGT和AIP在恶性胸腔积液而GGT在恶性腹腔积液的筛查中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敏感度较低,应联合其它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构建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儿科用药决策支持平台,对其在儿科患者中的实践成效进行分析。方法 挖掘我院处方大数据,建立用药知识库,搭建儿科用药决策支持平台;收集我院2021年和2022年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儿科门诊处方资料,评价平台实施成效。结果 构建了儿科用药决策支持平台;平台使用后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系统预审张次增多,预审问题处方张次及刚性拦截处方张次显著减少;处方合格率从2021年的77.43%升高至2022年的86.40%,不合理处方减少。结论 儿科用药决策支持平台的构建及实施,显著提高了儿科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介绍某三甲医院基于信息系统功能对PIVAS细胞毒性药物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前置审核模式的建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基于细胞毒性药物医嘱错误类型及占比,利用信息系统开发合理用药软件,建立前置审方系统,实现"系统审核+人工审核"的医嘱审核模式.结果 优化细胞毒性药物医嘱审核模式后,不合理处方条数由286条降至90条...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总结1999年5月~2001年5月行腹腔镜肾切除术13例的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3例中1例出现肠穿孔,经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护理方面较传统的肾切除术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0.
电视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 总结1999年5月-2001年5月行腹腔镜肾切除术13例的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13例中1例出现肠穿孔,经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护理方面较传统的肾切除术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