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5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医药卫生   13612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6篇
  196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陆珉  袁秀珍 《现代护理》2008,14(4):489-490
目的探讨产妇肘温和腋温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同侧肘、腋窝体温对照法。测温时,首先擦干腋窝和肘窝汗液,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同一时间内将2支体温计水银端分别置于腋窝深部和肘窝靠近血管部,嘱产妇上臂内收,前臂向上屈曲(手指可搭在肩部)夹紧两处体温计,测量10min,然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产妇的肘温和腋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腋温平均比肘温高0.26℃,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产妇肘、腋温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的肘温腋温平均值接近,故临床上可以以测量肘温用于因乳房胀而引起的腋窝体温升高,以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2.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4—2015-04诊治的150例粉碎性髌骨骨折,50例采用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观察组),50例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对照A组),50例采用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对照B组)。结果 1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19)个月。3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骨折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Bostma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优势互补、固定可靠的优点,可使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同步进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73.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关系。方法2型DM患者53例,按照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的结果分成阳性组(DAN+)及阴性组(DAN-),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进行QTd、JTd分析及24hHolter心电监测,并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和比较。结果2型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5%(29/55),其发生率与病程呈正相关。DAN+组QTd与JTd显著延长(t=1.8645~3.504,P<0.001),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结论QTd和JTd能敏感地、定量地和直观地反映2型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早期的异常变化,且可作为预测2型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4.
目的:应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的经典方法调查军人人格发展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对其影响的效应。方法:选择2004年1月前入伍的现役军人,从不同地区抽取14300人,有效样本量为12486人。将被试按年龄不同分为5组:20岁以下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以上组。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团体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军人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一级因素和次级因素的发展特征,并进行军人人格特征与一般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2486人进入结果分析,军人人格发展呈现的特点为:军人的人格发展呈现如下特征:①乐群性、恃强性、敏感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及内外向8个因素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②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敢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和成长能力个性因素12个因素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③敢为性在40—49岁得分最高,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得分均较低,各年龄段的兴奋性、怀疑性和幻想性差异均无显性。结论:①随年龄的增长,军人人格稳定性增强,情绪自控能力提高,紧张、忧虑的情绪反应减少,态度逐渐向内,更多地关注自身。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军人个性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和坚持精神,处事独立、果断,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③军人人格特征因素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级别、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部队管理方式等一般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乐群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怯懦与果断型、心理健康因素和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与军人一般因素显相关。幻想性仅与性别因素显相关。而不同的人格特征因素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的相关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75.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足叶乙甙联合应用于曾接受过含阿霉紫或标准剂量异环磷酰胺治疗方案无效的晚期或巨大成人软组织肉瘤。方法:20例晚期软组织肉瘤和疾病和范围患者收入研究,其中2例因非药物因紫中断治疗不予评估,15例患者曾接受过标准剂量异环磷酰或阿霉紫等多个药物的治疗方案。3例患者初诊巨大脂肪肉瘤。接受治疗患者,病情缓解、稳定或出现病情进展。结果:6例取得完全或部分缓解(CR+PR=33%),7例病情稳定(38%),4例出现进展(22%)。在所有取得可评估患者中,脂肪肉瘤2例取得CR疾病范围晚期骨肉瘤患者不敏感。所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2例出现肝功能轻度损伤,1例出现一过性视神经毒性,10例出现轻度贫血。结论:多西紫杉醇60mg/m^2对某些亚型晚期软组织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有效且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说明存在剂量和疗效的关系。联合用药的方案和给药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76.
对下胫腓分离并踝关节脱位漏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0岁。左小腿、双足伤后肿痛、畸形、出血、活动受限3h入院。体格检查: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侧弯畸形,脊突无压痛。左小腿行夹板外固定。左小腿及双足肿胀明显,未见瘀斑及张力性水疤;  相似文献   
977.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因皮肤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及肺炎而死亡。1994年元月我院收治1例天疱疮患儿,由于治疗得当,护理精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7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笔者对本地区200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2800例职工进行了脂肪肝调查,其中经B超检查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共492名。测定他们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分析其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9.
背景:数据报告非洲地区撒哈拉以南的16个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多达2450万。目的:了解居于撒哈拉腹地的毛里塔尼亚育龄期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及类型,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研究方向和基本资料。 设计:随机抽样调查。 单位: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碘缺乏病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对象:调查于2001-03/2001-06在毛里塔尼亚14个行政区(省)进行,纳入标准:毛里塔尼亚14个行政区(省)育龄期妇女,年龄15-49岁,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拒绝调查及非育龄期妇女。总数为331548名,拟抽样调查4000~6000名,抽样率为1.2%~1.8%。 方法:抽查育龄期妇女,采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做初筛试验,用蛋白印迹试验做确证试验,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及其类型;用每个行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出率乘以该行政区育龄期妇女数,即为该行政区育龄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估计人数。主要观察指标: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及其类型;计算不同城市、不同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并加以分析。 结果:艾卡欧特行政区(省)因故未调查,在13个行政区中抽查了4648名,抽样率为1.4%。在4648名15-49岁育龄期妇女中,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24例,总感染率为0.516%。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2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2例;有5个城市感染率在0.50%~1.01%之间,有3个城市感染率在0-0.50%之间,有5个城市未检出;15-29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23例,占95.83%;在全国13个主要城市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总数估计在1400例左右。 结论:毛里塔尼亚13个主要城市育龄期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总感染率为0.5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为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地区差异;15~29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占95%以上;毛里塔尼亚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属于传人后的传播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980.
赵颖  牛膺筠  周占宇  袁春燕  孟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81-183,F0003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广泛神经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能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生长。有证据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视网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验证性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材料:实验于2002-04/20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眼科病理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Wistar大鼠28只,随机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大鼠的左眼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右眼作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 方法:生理盐水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采用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从玻璃体腔注人生理盐水12μ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从玻璃体腔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μL,4只/次。正常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缺血1h再灌注1,6,12,24,48,72h6个时间点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的表达,计算凋亡指数。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组织原位凋亡细胞检测结果。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组织中Fas、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的表达。 结果:①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灌注时间下视网膜组织凋亡指数的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未见凋亡细胞。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于缺血1h再灌注1,6,12,24,48,72h6个时间点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且再灌注12,24,48h时差异显著(t=5,362~5.595.P〈0.05)。②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灌注时间下Fas表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几乎无Fas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于缺血1h再灌注1,6,12,24,48,72h6个时间点Fas表达均明显降低,且再灌注6,12,24h时差异显著(t=3.954~9.327.P〈0.05)。③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灌注时间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表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蛋白不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于缺血1h再灌注6,12,24,48,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表达均明显降低(t=4.125-15.641,P〈0.05)。 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抑制凋亡基因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