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模式的改变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月至2005年4月我所收治的557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阶段分为早期组(1988年1月至1996年12月)和后期组(1997年1月至2005年4月),比较两组SAP病人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模式的效果.结果:①早期组病人98.1%行PN支持,明显高于后期组病人(P<0.05);PN支持时间亦较后期组病人明显长(P<0.05).两组病人开始行PN支持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后期组病人97.0%行EN支持,明显高于早期组病人(P<0.05);病人开始行EN支持的时间亦较早期组明显提前(P<0.05).两组病人的EN支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早期组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胰周感染和腹腔大出血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后期组病人(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瘘和胰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早期组病人的治愈率低于后期组,手术率和病死率高于后期组病人(P<0.05).结论:SAP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模式由以PN为主转变为以EN为主,营养支持模式的转变,是SAP治疗效果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43.
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是对严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休克患者最后的治疗措施,能有效、安全的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目前应用范围较局限,且发展不完善。文中就ECLS历史背景、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腹部创伤的危重患者行胃肠道手术,尤其是行上消化道手术后,为进行胃肠减压、引流及后期的营养支持,半数患者行胃插管造口,同时也会放置鼻胃管.胃造口管与鼻胃管在胃内的方向相反,能够彻底引流胃内容物,胃液减少时及时拔除鼻胃管,减少因放置鼻胃管引起的不适、误吸等[1].在康复期,多长期放置胃造口管进行上消化道的减压引流,下消化道则通过空肠插管造口行肠内营养,促进患者康复[2].然而胃插管造口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造口旁漏是少见的并发症[3].笔者将我科1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行胃插管造口致造口旁漏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体外单核细胞分泌和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10例脓毒症(sepsi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的不同分为5组:A组(不含胰岛素)、B组(胰岛素浓度为10 μU/ml)、C组(100 μU/ml)、D组(1000 μU/ml)和E组(5000μU/ml).在不同培养液中培养24 h,观察单核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的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抗原递呈功能(HLA-DR表达)的变化.结果单核细胞经过24 h的培养,内毒素刺激后分泌TNF-α和IL-6的能力在较低胰岛素浓度时均无明显变化.当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增加到1000 μU/ml时,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的能力均显著下降(A组与D组比较,P<0.05).在各胰岛素浓度下,单核细胞分泌IL-10和表面抗原HLA-DR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岛素能抑制内毒素刺激后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分泌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能力.提示外源性给予胰岛素对脓毒症患者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6.
早期特重型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早期特重型胰腺炎(ESAP)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201例发病72 h内入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的53例ESAP,采用以器官功能维护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疗效.比较早期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对1周内手术、14 d内手术和感染期手术的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53例EsAP中,43例(81.1%)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77.4%)、腹内高压38例(71.7%)和急性肾功能障碍26例(49.1%)是最常见的并发症.53例ESAP治愈45例,总治愈率为84.7%,6例1周内行手术治疗、7例7~14 d手术、21例感染期手术、19例病程中未行手术治疗,治愈率分别为66.7%、71.4%、85.7%和94.7%.早期手术病人感染性休克、肠瘘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ESAP病人一味的强调早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不是非常合理,应该在严密监测器官功能的基础上,以器官功能维护作为总目标,选择各种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7.
急性肺损伤为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常见的并发症,与死亡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8.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患者临床救治的一种常用方法,CRRT的复杂性、重症患者病情千变万化的特点迫切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化治疗流程,以保证CRRT临床实践的顺利进行。CRRT规范化治疗流程主要包括4大步骤:(1)对是否需要实施CRRT进行评估;(2)对评估后需要实施CRRT的患者开具CRRT处方;(3)CRRT治疗过程中的监测管理和参数调整;(4)CRRT停止时机评估。在CRRT的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上述CRRT规范化治疗流程,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规范化的CRRT治疗。规范化的CRRT流程也使得CRRT的同质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9.
疼痛和焦虑情绪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应激,甚至影响患者预后。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及不适感,降低谵妄发生风险,实现器官功能保护。ICU镇痛镇静治疗需秉承先评估后治疗、先镇痛后镇静的原则,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时必须注重使用非药物性措施改善患者的舒适性。因此制订完整、简洁的流程有助于镇痛镇静治疗实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腹部创伤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部创伤组)和GSNO组(腹部创伤模型+GSNO干预,50μg/kg),每组12只。分别在第1、6和24 h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1/2)的表达水平;FITC-葡聚糖(FD4)对大鼠体内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肠壁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GSNO作用1 h和6 h,血浆中F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NO处理6 h、24 h,肠黏膜屏障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Zo-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SNO作用6 h和24 h时,GFAP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GSNO干预,可改善腹部创伤大鼠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肠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