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基于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指出当前高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就业力教育断层;教学内容单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守旧,教学效果不佳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就业力养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高校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四入式”,即采用渐进嵌入式,打造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启用广泛融入式,培养大学生的多元能力;运用链条切入式,搭建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活用多方注入式,增进课堂内外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球囊二类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41例。结果:39例成功,无1例死亡。39例随访6个月至5年,1例发生二尖瓣再狭窄,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加重(中度),其余病例疗效稳定。结论:认为这项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技术测定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并肺部感染急诊患者及5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非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并同期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结果 60例并肺部感染急诊患者PCT阳性52例,阳性率86.6%;CRP测定阳性60例,阳性率100%。同期56例非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阳性9例,阳性率16.1%;CRP阳性54例,阳性率96.4%。结论 PCT检测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的急诊患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是否并发肺部感染的实验室指标,从而能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报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血管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经验.方法 175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留置血管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 171例完全起搏成功,4例因心肌坏死严重起搏失败.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心肌穿孔、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4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本法无需X线引导,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5.
陈锡得  蔺佩鸿  郭平清 《吉林医学》2011,32(27):5658-5658
目的:探讨插管喉罩(ILMA)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组和B组插管喉罩组。A组采用常规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B组迅速插入插管喉罩,首先建立有效通气,然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B组亦明显高于A组。复苏成功率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插管喉罩(ILMA)的使用可以快速可靠的建立人工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能示情况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6.
对确诊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手术前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可使其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安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直接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7.
2003-01~2006-06我科收治急性不典型腹痛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4~86(平均59.3)岁。患者主要为本市常驻人口和外来打工者,一部分为外院转诊至我院的患者。1.2临床表现本组0.5~2h发病6例,2~12h发病9例,12~24h发病12例,24~48h发病5例;腹痛位于中上腹13例,中上腹 脐周6例,下腹部 脐周5例,全腹部3例,其他5例;持续性腹痛20例,阵发性12例;闷痛12例,钝痛6例,绞痛4例,刀割样5例,其他5例。1.3初诊情况初诊为急性胃炎12例,急性肠炎5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胆囊炎6例,急性腹腔脏器病变3例,癔症3例。2结果本组中,除1…  相似文献   
28.
PCT联合HsCRP对不明原因发热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早期诊断、鉴别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是每个医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联合检测PCT,hsCRP等指标,探讨其在发热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技术操作及其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锁骨下法,通过顺利的床边穿刺置管而置入起搏电极、静脉补液测压导管等而进行重要的急诊抢救诊疗技术。结果 完成3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并成功应用于紧急床边心内膜复律、心内膜起搏、留置导管测压(CVP)及补液。结论 此方法临床应用已较成熟,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只要操作得当,快捷、完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入选230例首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50~100mg,qd,共12周;另入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瘦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而FMD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氯沙坦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血压下降,FMD提高,脂联素水平上升,瘦素和抵抗素水平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MD与收缩压(r=-0.66)、TC(r=-0.53)、瘦素(r=-0.60)和抵抗素(r=-0.55)呈负相关(均P<0.05),与脂联素(r=0.73)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是FM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调节脂肪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