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大唾液腺及全身多器官、关节受累为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刘健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症候,当属中医"燥痹"范畴,其病因以脾胃虚弱为本,燥邪炽盛为标。脾居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无力输布,则津液不能输至肌肤、孔窍,表现为皮肤及口眼干燥;脾虚复感燥邪,则皮肤干燥更甚。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易出现兼夹湿阻热郁,表现为阴津受损,全身干燥加重;或久病入络,病情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清热养阴,活血通络为治则,辨证施治,合理择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并探究其与免疫、炎症、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方法:收集并整理2012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确诊的RA贫血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2 60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照我国年龄划分标准,以年龄≥60岁划分为老年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对患者红细胞参数、炎症、免疫、脂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及关联规则的挖掘。结果:①共计2 606例RA贫血患者符合标准,其中对照组患者1 640例,实验组966例,患者住院治疗天数、合并高脂血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实验组RA贫血患者均以轻度、中度贫血为主,两组轻、中度贫血分别占比98.97%、98.05%;对照组、实验组贫血类型都以正细胞正色素性为主,分别占比70.61%、81.22%。③对照组患者的RBC、MCV、MCH、MCHC、Anti-CCP、IgG、IgM指标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实验组患者WBC、Hs-CRP、RF、IgA、TC、HDL-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RBC、Hb的变化与免疫炎症指标、脂代谢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两组的Hb均与Hs-CRP、IgA、IgG、IgM呈负相关,表明随着两组hs-CRP、IgA、IgG、IgM值的升高,患者的Hb值将下降。⑤对照组患者RBC的下降与Anti-CCP、IgA、RF、CRP的升高具有强关联关系;实验组患者RBC的下降与Anti-CCP、Hs-CRP、RF、IgM的升高具有强关联关系。结论:中青年和老年RA贫血患者在贫血程度、贫血类型、免疫炎症反应、脂代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相同的是两组患者随着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的升高,患者的贫血程度将加重。不同的是老年RA贫血患者在炎症反应、RF升高、脂代谢紊乱情况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提示老年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合并脂质代谢疾病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不同年龄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AS患者临床诊治的病历资料。年龄35岁者为青年组,35≤年龄45者为中年组。结果①共检索出AS患者816例,其中青年组546例,中年组2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年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异常率均较青年组高。③血小板压积(PCT)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成正相关,与TG成负相关; PCT与CRP、IgA、IgG、C3、C4成正相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CRP、IgA、IgG、C3、C4、三酰甘油(TG)成负相关,与IgM成正相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CRP、IgA、IgG、C3、C4、TG成负相关,与IgM、TG成正相关(P 0. 05或P 0. 01)。④IgGC3组合、C4C3组合、C3CRP组合、C3ESR组合、C3年龄组合与PLT关联度较高; IgGCRP组合、IgGESR组合、C3病程组合、C3年龄组合、C4病程组合与PCT关联度较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免疫、炎症、代谢及年龄、病程均有关,且与免疫、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且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血小板参数及代谢指标的异常改变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4.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处小关节炎症对称发病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未明~([2])。关节红肿,疼痛,晨僵,屈伸不利,甚至关节严重变形为其表现,属中医"尪痹"范畴。体质、气候、生活及饮食等为尪痹发生的要素。痹证发生的内因为正气亏虚、不足卫外,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其发生的外部条件。邪气阻痹经脉为其病机之根,病变常受累于四肢筋骨、关节,甚至影响脏腑之功用~([3])。尪痹《内经》称为痹,其中有  相似文献   
35.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滑膜炎、血管翳形成、血小板活化及纤容系统的改变为其重要的致残病理基础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2]。成年人RA患病率为0.2%~0.8%[3],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3倍[4]。本病若得不到及时医治,可导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免疫、炎症、肝肾功能及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使用的药物分为单味雷公藤(TPT)组和复方雷公藤(XFC)组,以实验室指标为基础,构建关联规则、随机行走模型来评价不同雷公藤制剂的疗效。结果:①共计1 141例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TPT组504例,XFC组637例。②XFC组在升高RBC、Hb、HCT、MCV方面,降低RF、IgG、IgM、Anti-CCP方面优于TPT组;TPT组在降低ESR、Hs-CRP方面均优于XFC组;XFC组在肝功能AST方面、肾功能BUN方面较TPT组影响小,而TPT组在升高TG方面高于XFC组。③经关联规则发现XFC升高RBC、Hb,降低RF的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方面均优于TPT;而TPT组在降低Hs-CRP方面优于XFC组。④经随机行走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两组均能改善RBC、Hb、RF、Hs-CRP指标,XFC组RBC、Hb、RF在行走正向增长率、随机波动幂率值、改善系数、期望改善值等方面均优于TPT组,而TPT组在降低Hs-CRP方面优于XFC组。结论: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均能改善RA贫血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及贫血指标,但复方雷公藤在改善患者贫血程度、调节免疫反应、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方面优于单味雷公藤,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老年骨关节炎(OA)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免疫、炎性及代谢等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4 151例OA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运用SPSS 23. 0统计软件对不同年龄段OA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性、代谢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运用SPSS Clementine 11. 1软件中Aprior模块对所有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共纳入4151例OA患者,其中中青年组2 187例(52. 69%),老年组1 964例(47. 31%);老年组PLT计数升高有987例(50. 25%),中青年组PLT计数升高有938例(42. 89%);老年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三酰甘油(TG)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2)由相关性分析得出,中青年组,OA患者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均与ESR、hs-CRP、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呈正相关,PLT计数还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呈正相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ESR、hs-CRP、补体C3呈负相关,PDW还与IgG呈负相关;老年组,OA患者PLT计数、PCT均与ESR、hs-CRP、IgA、IgG、IgM、补体C4呈正相关,PLT计数还与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DW、MPV均与ESR、hs-CRP、IgA、IgM、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由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中青年组中,OA患者的性别、ESR、hs-CRP、IgM、补体C3、补体C4、LDL-C是PLT计数的危险因素,ESR、hs-CRP、IgA、补体C3、补体C3是PCT的危险因素,ESR、hs-CRP是PDW、MPV的危险因素。老年组中,OA患者的ESR、hs-CRP、IgG、IgM、补体C3、补体C4、TG、LDL-C是PLT计数的危险因素,ESR、hs-CRP、IgM、补体C4是PCT的危险因素,ESR、hs-CRP是PDW、MPV的危险因素。(3)由χ2检验得出,老年OA患者在PLT计数、PCT、ESR、hs-CRP、补体C3、补体C4指标升高率大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4)关联规则得出,老年OA患者PLT计数与ESR、hs-CRP、IgG、补体C3、补体C4的关联度以及PCT与ESR、IgA的关联度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OA患者活动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大于中青年患者,且与免疫、炎性、代谢指标间关联度高于中青年患者,说明其表达的失调可能在老年OA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正> 1996年2月至1996年6月我们开展了电视腹腔镜妇科手术32例,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的年龄18~51岁,平均29岁。未产20例,经产12例。有腹部手术史6例,其中3例是绝育术。32例中主诉腹痛10例,月经异常8例、盆腔包块6例、不育6例、痛经2例。妇科检查、B超、CT发现有盆腔包块24例,其最大直径为15cm,平均7cm。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RA患者Th17/Treg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微小非编码RNA326的表达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新风胶囊调节RA患者Th17/Treg的机制。方法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新风胶囊)和对照组(来氟米特),每组各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RA患者关节症状、中医症状、生活质量、HAQ等积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2组RA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ESR、hs-CRP、RF、CCP-AB、a1-AGP、Ig G、Ig A)、血清细胞因子(IL-10、IL-2、IL-17、TGF-β)、转录因子(Ets1、SOCS1、Ro Rγt、STAT3)、叉头型转录蛋白(Foxp3)、Treg细胞表面分子(CD4、CD25、Foxp3)、Th17细胞表面分子(CD3、CD8、IL-17)、Foxp3 m RNA、IL-17 m RNA、mi R326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SR、hs-CRP、a1-AGP明显降低,Th17/Treg降低明显,Foxp3升高明显;治疗组在调控Treg细胞表面分子CD4、CD25、Foxp3的表达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OCS1升高明显,在调控转录因子SOCS1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Foxp3 m RNA明显升高,IL-17 m RNA、mi R326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风胶囊能降低Th17/Treg的比值。其可能是通过下调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升高Treg细胞表面分子Foxp3的表达来调控Th17/Treg失衡,同时也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SOCS1、STAT3、mi R326,进而调节Th17/Treg,改善RA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0.
目的随访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省中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记录出院后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的种类和应用时间,以及全因死亡、手术治疗、再发入院、关节外病变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刘健教授常用健脾代表药茯苓、薏苡仁、陈皮,祛风湿代表药威灵仙、川芎、桑寄生,活血通络代表药丹参、桃仁、红花以及院内制剂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颈椎活血胶囊)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完成随访患者1468例,失访率18.98%。暴露组(出院后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 d)1292例,应用频次较多的口服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新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中药汤剂依次为四妙散、身痛逐瘀汤、宣痹汤、独活寄生汤等。各暴露组终点事件总发生80例,其中非暴露组37例(21.02%),低暴露组21例(12.96%),中暴露组14例(7.49%),高暴露组8例(0.85%),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应用时间存在相关性,新风胶囊、茯苓、川芎等为代表的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