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4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血压病现代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范利 《人民军医》2002,45(5):286-288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在我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国内报告 ,1991年对 15岁以上94万人抽样普查 ,高血压病标化患病率为 11 3% ,与 1979~ 1980年相比 ,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 2 5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诊治存在的问题是 :(1)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2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 ;(3)三弱 :病理生理、分子水平、新的危险因素 (基因、环境、心理、社会 )研究很弱。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 ,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因此 ,提高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极为重要。1 诊 断1 1 检…  相似文献   
32.
我院于 1980年 2月至 1999年 8月进行的连续非选择性常规尸检 14 5 0例 ,共发现 31例肺动脉栓塞性病变 ,占同期尸检的 2 1%。其中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 5例 ,占肺动脉栓塞总数的 16 1%。现将 5例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致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  一、临床及病理资料  见表 1。 5例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致肺动脉栓塞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72~ 79岁 ,平均 (74 4± 3 1)岁 ;除 1例于门诊诊治外 ,其余均住内科病房 ,末次住院时间 16h~ 33d。  二、讨论  老年人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是肺动脉栓塞或肺…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探讨人体脂成分与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05-01/06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符合入选条件者856名,其中男601例,女255例,平均年龄(45.2±8.7)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受试者的人体成分组成,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体脂肪量、去脂肪量、体脂肪率等,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人体去脂肪量与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远远高于体脂肪量、体质量指数及腰/臀围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②体脂肪率升高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此外,体脂肪率升高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 以上变化还体现在腰,臀围比正常与腰/臀围比升高人群之间;但是,体质量指数的正常和体质量指数升高人群之间则无此变化. 结论:①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因子相关,且相关程度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②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等人体成分测量指标在判定机体是否肥胖和评估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凝集功能方面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种病变的检出情况,分析老年尸检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3—04/2003-11的尸体解剖病例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84.9&;#177;8.9)岁。尸体纳入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之一:①年龄≥70岁。②生前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病史之一。排除标准: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肿瘤病史者。所有病例尸体解剖前均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尸检同意书。尸检病例生前有冠心病史者10例,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史者2例。取股动脉、颈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筛选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切片,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病变。参照超声中采用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方法,对每例尸检3个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进行评分,无动脉粥样硬化:0分;脂纹:1分;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2分;复合病变:3分。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变得分&;#215;节段数)。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按有病变的节段数计算。按以上方法计算出每例病例3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范围的得分。 结果:①股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左、右)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检出情况为11/73%,14/93%,12/80%,12/80%,14/93%,斑块的检出情况为10/67%,14/93%,12/80%,11/73%,14/93%。②股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7,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41:股动脉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01;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06;颈总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9,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37。以上P值均〉0.05。 结论: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在程度和范围上均无相关性,在同一个体,似不能用股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4—10/2005—02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同期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门诊查体的健康志愿者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各组的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同时测定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水平。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超敏C-一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酶学标志物的关系,以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120例受试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1)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6.23&;#177;7.38),(5.74&;#177;7.45),(1.23&;#177;0.70),(0.87&;#177;0.57)mU/L,P〈0.05],前2组组间及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在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直线相关限R^2=0.285,0.779,P〈0.0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白细胞、吸烟等危险因素无关(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无关(P〉0.05)。(4)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心肌酶学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水平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提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预测以及危险分层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及足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04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均为符合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标准、按Fontaine分级Ⅱ~Ⅲ级者,年龄64~91岁。以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20μg/d静脉点滴,连续21d,观察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评估足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步行速度、距离)进行评估,即临床症状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及行走距离比用药前增加50m以上均为有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42例。①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②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68&;#177;0.46),(6.24&;#177;1.16),(t=3.16,P&;lt;0.05)]。⑧治疗后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0.2l&;#177;0.09).(0.15&;#177;0.07),(t=8.12,P&;lt;0.01)]。④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0.92&;#177;0.20),(0.76&;#177;0.21),(t=2.87,P&;lt;0.05)]。结论: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降低、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增加及踝肱指数提高都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5)在右侧肾动脉上1cm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有无心衰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心室肥厚,术后4周出现心衰临床表现、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左室舒张末压升高以及-dp/dtmax降低。组织Doppler超声提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波峰比值降低(以上均P〈0.05),而射血分数和+dp/dtm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组动物出现了心衰的临床表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射血分数保持正常,符合人类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47例(慢性心衰组),健康体格检查的非慢性心衰患者22例(非慢性心衰组),分别检测血尿酸(SUA)、血肌酐(Scr),C-G法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确定显性肾功能不全(ORI)、隐匿性肾功能不全(CRI)、总肾功能不全(TRI)的发生率.慢性心衰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非卡维地洛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结果 慢性心衰组ORI和TRI发生率均高于非慢性心衰组(ORI分别为55.3%和22.7%,χ2=6.43,P<0.05;TRI分别为80.9%和40.9%,χ2=11.01,P<0.01),但CRI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5%和18.1%,χ2=0.45,P>0.05);慢性心衰组SUA、Scr高于非慢性心衰组[SUA分别为(472.8±100.2)和(415.3±71.4)mmol/L,P<0.05 Scr分别为(150.7±68.0)和(108.5±43.2)mmol/L,P<0.01],GFR低于非慢性心衰组[分别为(42.9±20.7)和(59.3±30.1)ml/min,P<0.05)];与治疗前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3个月后的SUA[(407.5±57.7)mmol/L和(476.4±85.2)mmol/L,P<0.01]、Scr[(113.5±55.4)mmol/L和(152.0±74.6)mmol/L,P<0.01]均显著下降,GFR升高[(57.9±23.7)ml/min和(45.0±22.6)ml/min,P<0.01];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SUA、Scr均显著低于同期的非卡维地洛组(均为P<0.05),GFR高于非卡维地洛组(P<0.01).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在充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氯化业锡(SnCl_2)对糖尿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DSHR)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4组,分别为SHR组、DSHR组、SHR+SnCl_2组以及DSHR+SnCl_2组。SHR共20只,其中10只为SHR+SnCl_2组。通过注射链佐霉素(STz)制造DSHR模型共20只,其中10只为DSHR+SnCl_2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股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HO-2、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量,测定HO活性,血浆脂联素水平,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股动脉超氧阴离子(O_2~-)、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以及循环系统内皮细胞计数(CEC)。结果 DSHR组血压水平[收缩压(152.1±9.4)mm Hg比(127.0±6.6)mm Hg,P0.05]、氧化应激水平[O_2~-水平(9.33±2.58)×10~4次·min~(-1)·mg~(-)蛋白比(4.13±1.87)×10~4次·min~(-1)·mg~(-1)蛋白,P0.05]、CEC水平[(45±4)个/ml比(30±4)个/ml,P0.05]显著高于SHR组,而血浆脂联素水平[(5.3±1.2)g/L比(10.5±1.1)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显著低于SHR组。SnCl_2显著上调HO-1及Bcl-2表达,增强HO活性[(0.402±0.21)nmol胆红素·mg~(-1)·h~(-1)比(0.12±0.02)nmol胆红素·mg~(-1)·h~(-1),P0.05]、脂联素水平[(20.5±3.0)g/L比(5.3±1.2)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降低氧化应激[O_2~-水平(5.33±2.14)×10~4次·min~(-1)·mg~(-1)蛋白比(9.33±2.58)×10~4次·min~(-1)·mg~(-1)蛋白,P0.05]及CEC水平[(15±5)个/ml比(45±4)个/ml,P0.05],并显著降低DSHR血压水平[收缩压(127.1±9.0)mmHg比(152.1±9.4)mmHg,P0.05]。结论 SnCl_2通过上调HO-1的表达以及增强HO活性,同时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DSHR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40.
<正> 氯吡格雷具有选择性拮抗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栓作用,单独使用即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目前研究认为,各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所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均应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且后者应于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在心血管获益的同时,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