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脏性猝死.本文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和硫氮(艹卓)酮治疗UAP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l)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2例,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组14例,普通药物治疗组33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急诊PCI组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3级100%,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0.0%,7.1%,12.1%。急诊PCI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达峰时间与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最小化心室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112例,随机、单盲分为最小化心室起搏组56例(A组),和传统双心腔起搏组56例(B组),分别于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1次,每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指标为房颤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33.7±17.1)个月,与B组相比,A组的心室起搏平均比例显著减少(10.1%vs92.3%,P<0.001),但两组的心房起搏平均比例相近(73.6%vs72.8%,P=0.98).B组累计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RR=0.65,95%可信区间0.59~0.93,P=0.015).与植入前相比,A组各阶段超声心动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术后2年起,B组左心房内径与植入前相比,或与同期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率增加,左心房内径增大.因此,对房室传导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建议最小化心室起搏,鼓励心室自身传导.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进行消融,能量选择20~40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总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细心轻巧操作,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两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数据采用SAS6.0软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高钠饮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两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吸烟、高钠饮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高钠饮食、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昆仑路街道社区门诊筛查5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0岁,平均58.6岁;文盲10例,小学24例,高中11例,大专5例;合并高血脂36例,合并超重39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脑卒中3例,合并心梗1例;患高血压49年,平均11.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6例和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依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30例、中分组28例和高分组18例,比较SYNTAX评分与血清hs-CRP、MMP-9的关系.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MMP-9、吸烟史及糖尿病史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之间,随着SYNTAX评分的增加血清hs-CRP、MMP-9水平增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MMP-9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19、0.586,P<0.01).结论 SYNTAX评分是预测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较理想的指标,该评分越高血清炎症因子hs-CRP、MMP-9表达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失败的病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39例患者中有18例经压迫修复治愈,平均压迫时间(36.78±1.71)rain。21例经压迫修复失败后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平均瘤内血栓形成时间(0.33±0.06)min。所有患者均于修复后24h复查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已闭合。术后随诊半年,未见假性动脉瘤复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引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克拉玛依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特点。方法在克拉玛依市四个区对年龄≥25岁自然人群按整群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男性为35.68%,女性为27.21%,总标化患病率31.43%。在小于50岁时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大于女性,50~55岁以后女性收缩压超过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在50~55岁达到最高值,1和2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与非高血压者相比往往伴随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并且高血压中-高和极高危组占78.45%,低危组仅占21.55%,脉压差大于50mmHg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危险性。结论本地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很高,应积极综合干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