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3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体外循环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是1岁以内婴幼儿经历体外循环手术打击后极易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生率为8.8%,临床表现为脱离呼吸机困难,呼吸机依赖,停机后出现难以纠治的低氧血症,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文献报道固尔苏(又名猪肺磷脂注射液)可气管内用药能降低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我们对120例行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颌间牵引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口腔护理,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74例,女46例,8~56岁,均行颌骨骨折固定 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24.
改善ICU环境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改善ICU环境,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身心康复,自2003年3月以来,根据患儿心理、生理特点对ICU病房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改善,营造童趣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环境.改善后的ICU环境可对患儿产生安抚效应,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心脏移植患者文化休克及正性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2000年至今已成功的为22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严重文化休克症状,经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为之实施了周密的正性心理调节措施,其精神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管道而发生感染的差异.方法: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区2002-12/2004-11收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2218例,共行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管道治疗2 743例次,其中经股静脉放置573例次,经颈静脉放置1 997例次,经锁骨下静脉放置136例次,经外周静脉放置37例次.对出现明确的或可疑的感染患者,留取外周血和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培养,比较不同途径留置的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情况.结果:共观察留置导管2 743例次,无漏检现象.①经股静脉途径留置的中心静脉管道感染率为12.6%,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8.1%,经颈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4.1%,经外周静脉途径留置的感染率为2.7%.不同留置途径的中心静脉管道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体外循环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的感染率与留置途径有一定相关性,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OSAHS患儿40例,年龄8~1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15min后试验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4h镇痛评分,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3~4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5%和45%,P<0.05).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较:试验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40.3±11.3)min和(35.3±10.5)min,P<0.05].试验组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较好,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确定灵芝菌固体发酵青木香的发酵终点,为灵青菌质的制备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青木香与灵芝菌共同发酵后,定期取样,测定基质转化率,并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产物灵青菌质中马兜铃酸Ⅰ和总马兜铃酸的含量。结果:基质转化率、样品中马兜铃酸Ⅰ和总马兜铃酸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呈现动态变化:发酵至第28天灵青菌质的基质转化率小幅下降,第28~35天相对稳定,此后又大幅下降;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0~28 d马兜铃酸Ⅰ含量基本无变化,28 d后含量开始明显下降;UV法测定结果表明,0~28 d总马兜铃酸的含量保持下降的趋势,28~35 d含量基本保持恒定,35 d后开始上升。结论:灵芝发酵青木香药材的发酵终点基本可判定为第28~35天。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青木香的减毒。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中孕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三联筛查与二联筛查的筛查效率,以及评估游离雌三醇(uE3)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对同意接受产前筛查的孕14~20+6周单胎妊娠以及已经确诊唐氏综合征妊娠孕妇的冻存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测定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freeβ-HCG)、uE3浓度,应用L ifeCyc le软件分别计算三联筛查(AFP+freeβ-HCG+uE3)和二联筛查(AFP+freeβ-HCG)的风险值,比较三联筛查与二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结果:在1 078例中孕期产前筛查以及10例冻存血清标本的唐氏综合征孕妇中,当风险截断值为1/270时,三联筛查与二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均为66.7%,假阳性率分别为4.6%与7.2%;当截断值为1/380时,三联筛查的检出率高于二联筛查(91.7%vs 75.0%),假阳性率分别为7.5%与10.1%。结论:三联筛查是比二联筛查更有效的唐氏综合征筛查方法,有必要制定适合本地区人群的风险切割值,以提高产前筛查的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30.
杨秀玲  苏洁  郭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29-5730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政策。由于心血管外科通常急症和夜诊患者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