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1 月-2022 年 5 月期间医院收诊的 86 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患者治疗 1 m内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分组,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比两组计数及计量资料,并分析患者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1 m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3 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6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两组患者在性别、基础疾病、疾病类型、手术方法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并发症组ASA≥Ⅲ级患者比例(91.23%)、术中输血患者占比(56.52%)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免疫系统指标及生化指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并发症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P<0.05);以输血、ASA分级、年龄为自变量,以早期发生并发症=1,早期未发生并发症=0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中输血、ASA≥Ⅳ级、年龄≥82岁是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术中输血、ASA≥Ⅳ级、年龄≥82 岁是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采取对应措施降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程康复管理对骨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骨肉瘤手术患者按围手术期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0,给予常规管理)和观察组(n=60,给予全程康复管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康复情况、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降低,QOL各维度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骨肉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程康复管理,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可以修复8 cm×6 cm~24 cm×15 cm的皮肤缺损,同时修复4.5~17.0 cm的骨缺损;皮瓣切取10 cm×8 cm~26 cm×17 cm;腓骨切取长度4.5~18.0 cm;血管缺损7~11 cm.一期修复四肢皮肤、骨骼、血管的缺损,保全了肢体的外形及功能,达到了覆盖创面的目的 .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及肢体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肢体外形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保全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结论 腓骨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功能恢复程度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镇痛管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管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NRS评分、不同时间点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干预效果总有效率、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6,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及出院后6月,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且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3、10.306、9.607、9.773,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