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侧貌的因素及贡献。 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 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 r=0.862, 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 结论:骨性Ⅱ类错 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治疗胃癌的腹腔镜胃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gastrectomy,LG)在过去的20年中运用范围日益广泛。相关的循证医学结果显示,在近期疗效方面,LG 已达到不低于开腹胃切除手术(open gastrectomy,OG)的肿瘤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微创等优势。在远期疗效方面,LG 与 OG 治疗早期胃癌相近的疗效已获得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LG 已成为早期胃癌可选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虽然不少研究显示 LG 治疗进展期胃癌亦能取得 OG 同样的远期疗效,但仍缺乏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劣。外科医师只有严格选择合适病例,手术中严格遵循恶性肿瘤手术的根治原则,才能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取得微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仍将腹腔镜下胃切除手术作为研究性的治疗,腹腔镜下胃切除手术安全性的研究、与开腹手术比较的3期临床研究正在实施中。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手术技术和机械设备有关的并发症,也存在科学化管理的瑕疵的问题。正确认识腹腔镜下手术的特殊性,把握住技术要点和规律,正确使用此项技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适应证,合理的选择手术术式。在不断提高腹腔镜下胃切除手术技术的同时强化及提高围手术期管理水准,将会有效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正畸患者的复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复诊依从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复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患者的复诊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正畸复诊患者366例,其中定期复诊者287例(78%),未定期复诊者79例(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及婚姻状况是影响患者定期复诊的主要因素(P0.05)。患者未按时复诊的原因有:症状因素、个人时间安排冲突、忘记复诊、医生停诊等。结论影响正畸患者复诊的因素较多,建议通过加强正畸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相关症状的识别及处理能力,并通过完善预约医嘱、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定期复诊率。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生,19岁。因“乏力2个月,血压升高20天”入院。患者近两个月出现全身乏力,伴夜尿增多,每晚4—5次,在当地医院查血压200/100mmHg,血钾1.8mmol/L,血醛固酮4549.9pg/ml(卧位),5225.0pg/ml(立位),肾上腺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诊断为叫寺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患者螺内酯240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 h内400 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 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 ℃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 000~ 38 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 ℃照射35 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 mL,立即置于-80 ℃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组8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评分、呼吸频率明显降低( P=0.000),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2),咳痰困难、呼吸困难及活动困难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手术组疼痛评分在入院第4天之后即手术高峰时段之后明显下降,而保守组疼痛评分总体下降缓慢。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疗效迅速、显著;病程第4天为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证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肾脏并可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而恢复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目的: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9-01/2009-12期间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肾脏疾病防治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疾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文献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肾脏疾病相关,且以近5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文章及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多种肾脏疾病的恢复,通过向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分化及促进肾脏分泌等机制对肾脏疾病起到治疗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多停留在试验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模型,临床研究开展不多,主要在IgA肾病及一些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淀粉养变肾损害、转移性肾细胞癌等中应用,且大多都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DAPI标记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大鼠尾静脉移植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归巢,并研究其修复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时对肾脏组织BMP-7、Bcl-2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移植组,将总量900 mg/kg庆大霉素,首次300 mg/kg,12 h后200 mg/kg,余400 mg/kg分两次每隔24 h皮下注射,共3 d,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大鼠模型,采用经尾静脉静脉注射法移植体外分离培养并用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移植组,造模成功后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 d、4 d、1周、2周及4周处死大鼠,三组均取肾组织标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的存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BMP-7、Bcl-2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①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组大鼠肾小管部位显示绿色荧光,而肾小球部位呈阴性.②相比ATN组和正常组,移植组肾脏组织BMP-7明显上调(P<0.05 ),Bcl-2在移植组肾脏组织局部表达明显增加(P<0.05 ).结论 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ATN肾脏内存活;②rUCMSCs移植可以上调Bcl-2,减少肾小管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并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功能的恢复;③rUCMSCs移植可上调BMP-7表达,促进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Fe3O4 纳米化颗粒是近来发现的活体示踪剂,由于其毒性可导致标记细胞死亡,寻找合适的浓度进行细胞标记已成为活体示踪的关键.实验以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靶点,探讨Fe3O4 纳米化颗粒标记的合适条件.方法:实验于2007-08在郑州大学完成.①细胞来源及颗粒: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由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杨波教授自健康产妇胎盘羊膜中提取,产妇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Fe3O4 纳米颗粒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商品名:菲立磁,批号094k0788.转染剂多聚左旋赖氨酸购自大连宝生生物公司,批号033K4351.②实验方法:向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2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细胞,放入含DMEM/F12培养基的10 mL培养瓶中,密度调整为1×109 L-1.设立3组:单纯Fe3O4组分为4个亚组,即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40,80 mg/L的Fe3O4纳米颗粒;Fe3O4 多聚左旋赖氨酸组分为4个亚组,即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上述终浓度Fe3O4纳米颗粒后,再加入1.5 mg/L多聚左旋赖氨酸;培养基对照组,仅加入DMEM/F12培养基.各组细胞标记12 h后,均更换为DMEM/F12培养基培养3周.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标记后12 h、36 h、1周和3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Fe3O4纳米颗粒进入细胞情况,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Fe3O4 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终浓度为20 mg/L的Fe3O4纳米颗粒细胞标记率为60%,终浓度为30,40,80 mg/L的Fe3O4纳米颗粒细胞标记率均为100%.单纯Fe3O4组可见少量蓝染的Fe3O4纳米化颗粒分散于细胞浆内,Fe3O4 多聚左旋赖氨酸组蓝染颗粒明显增多,部分聚集成团.②标记后细胞活性测定: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当Fe3O4终浓度为20,30 mg/L时,单纯Fe3O4组、Fe3O4 多聚左旋赖氨酸组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 > 0.05);当Fe3O4终浓度升高至40,80 mg/L时,上述2组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①与多聚左旋赖氨酸混合,能够使进入细胞内的Fe3O4纳米颗粒增多,从而加强细胞标记效果.②30 mg/L Fe3O4纳米颗粒细胞标记率可达100%,且该浓度不影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③30 mg/L Fe3O4纳米颗粒联合多聚左旋赖氨酸是标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合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