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成人脂肪源多能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 及GlyA 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 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 、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 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对20例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住院患者给予连续2天的随机交叉OPEP或ACBT排痰作业,比较患者两种方法所排的痰量及其特征、排痰作业期间的生命体征和患者掌握两种排痰方法所需要的培训时间。 结果:两种方法所清除的痰液及其构成成分纯痰液和痰液水成分的容积及其重量、痰液性状、黏稠度和咳嗽难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PEP组和ACBT组在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分别为(2.30±1.81)分、(3.43±1.94)分、(1.47±1.35)分和(2.08±1.87)分、(2.83±1.82)分、(1.43±1.43)分,均有显著性差异(OPEP组和ACBT组分别为:P=0.003和P=0.043);OPEP组和ACBT组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OPEP组和ACBT组的培训时间分别为(6.63±3.46)min和(10.17±3.04)min,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例患者对OPEP和ACBT偏好分别有13例和5例,两者均接受的有2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1)。 结论:OPEP与ACBT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排痰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OPEP易学易用,患者偏好度更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荧光原位杂交(pane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panel FISH)技术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序列探针D13S25(13q14.3)、RB1、p53、ATM(11q23)和着丝粒探针12号(CSP12)等5种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对17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并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CL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1例(1/17)有染色体异常,为49,XX,+3,+8,+18;组合FISH检测出10例(10/17)有染色体异常,包括D13S25缺失4例、ATM缺失2例、p53缺失1例、D13S25合并RB1同时缺失2例、多种异常1例.FISH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论 组合FISH技术是检测CLL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异常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则可明显提高CLL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4.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作为效应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与其耐药靶细胞K562/ADR进行共培养,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相对含量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时,阿霉素对K562和K562/ADR的IC50分别为(0.68±0.04)μmol/L和(66.23±4.38)μmol/L;K562/ADR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97.43倍;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48 h(效靶比1∶5、阿霉素1.1μmol/L)后,IC50为(32.15±0.79)μmol/L,联合逆转倍数为2.06倍,细胞内的阿霉素相对含量增加1.83倍;P糖蛋白表达下调36.7%,m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值也呈下调趋势。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可提高耐药细胞K562/ADR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下调mdr-1基因及P糖蛋白的表达,提高阿霉素对耐药细胞K562/ADR的敏感性,使细胞因子诱导杀伤联合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病人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每组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重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轻症病人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AECOPD患者常规综合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对原代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扩增DC,以四甲基噻唑蓝(MTT)方法观察单独应用IL-2诱导的LAK细胞组和联合应用DC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联合应用DC组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30.76±1.44)%]明显比单独应用LAK细胞组的活性[(18.2±1.29)%]高,P<0.01。结论:DC可以提高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DC在肝癌的预防及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及简单2步吞咽激发试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误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87例,均完成洼田饮水试验、简单2步吞咽激发试验和放射性核素误吸检测。结果洼田饮水试验1、2、3、4和5级的病例分别有:44、39、4、0和0例;简单2步吞咽激发试验第一步与第二步阳性分别为16例和0例;放射性核素误吸检测阳性35例,阴性52例。洼田饮水试验与放射性核素误吸显像检测法评估误吸采用McNemar(M)一致性检验法,P值为0.000,两者一致性差。以放射性核素误吸显像检测法为"金标准",洼田饮水试验评估AECOPD患者误吸漏诊高达37.3%(31/83)。简单2步吞咽激发试验与核素误吸显像检测法评估误吸采用McNemar(M)一致性检验法P值第一步和第二步均为0.000,两者一致性差。结论洼田饮水试验和简单2步吞咽激发试验用于评估AECOPD患者误吸情况存在较高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适应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校正的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可产生模拟人体呼吸标准曲线并自动对肺功能仪作检测分析的智能肺功能仪检测校正系统。方法:系统的建立采用计算机智能操控伺服电机驱动的活塞气缸方式。结果:有关执行和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此系统可精准输出美国胸科协会推荐的24条标准用力肺活量及26条最大呼气流量波形曲线,还可提供被检测肺功能仪的详细数据。结论:本研究的智能肺功能仪检测校正系统可适用于智能测定分析被检测校正的肺功能仪的准确度和频率速度响应等情况,并可有助于医生对肺功能仪所测定的病人肺功能状况的数据指标作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与方法:本文应用DNA合成抑制(DSI)实验对居民家庭烹调油烟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烹调油烟凝聚物均可见到DNA合成抑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实验证实,烹调油烟中存在着引发人体细胞DNA损伤地平线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