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突距离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S组10~14岁患者前柱椎体高度大于后柱,椎体前后中心径相对较长,椎体存在楔形变,凸凹侧椎弓根及凸凹侧上下关节突距离均不对称,胸腰椎前后柱的比例明显不同于对照组(P<0.01):而15~18岁患者两组前后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S椎体冠状面存在楔形变,10~14岁AIS患者椎体高度较高,后方结构相对较小,椎体前后径相对较长,椎体相对细长,这可能是导致侧凸的形成以及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无交感症状组(A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B组,n=34).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C2-C7椎间角位移和椎体后缘滑移情况.并分别统计交感症状与颈椎不稳以及性别与颈椎不稳间的相关性.结果:A、B两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21.8%(62/284)和55.9%(19/34),统计学分析表明颈椎不稳与交感症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无交感症状的颈椎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颈椎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1.4%(37/173)和22.5%(25/111),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交感症状的颈椎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颈椎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7.3%(3/11)和69.6%(16/23),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不稳与颈交感症状密切相关,重建颈椎稳定性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两种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血糖控制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因骨折拟手术的6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SII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CSII、MSII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血糖控制水平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血糖控制均达标,但CSII组降血糖更具优势;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MSII组,血糖控制水平低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MSII相比,CSII能更加迅速、有效地控制高血糖,从而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保障手术切口在正常时间愈合。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和矢状面,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度评价的新方法,确立侧凸脊柱卧位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特征.方法 45例10~18岁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女孩进行了术前多层螺旋CT脊柱扫描.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分别对脊柱进行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测量了主弯、代偿弯的Cobb角等各项数值,并与患者X线影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侧凸曲面重建后,冠状面主弯曲面重建(CPR)图像的Cobb角较主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10.17°,冠状面代偿弯CPR的Cobb角较代偿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6.97°.对于侧凸冠状面柔韧度的评价,Fulcrum像方法提供了最大的术前矫正程度.对于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的对比没有发现,10~14岁年龄组和15~18岁年龄组间仅术后Cobb角有差别.对于手术矫形率和柔韧度,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Bending像两组的柔韧度有差异.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手术矫形率、主弯柔韧度和代偿弯的柔韧度两组比较,10~14岁柔韧度较大.矢状面上,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CPR胸后凸(T5~T12)角和CPR上胸弯(T1~T5)角两组之间比较,主胸弯的胸后凸角度较小.按年龄分组中,CPR胸后凸(T5~T12)Cobb角两组之间有差异,10~14岁组的胸后凸Cobb角度较小.相关分析示CPR主弯的柔韧度、Bending像的柔韧度和手术矫形率相关.结论 AIS主弯的卧位CPR柔韧度、Bending像柔韧度和侧凸的手术矫形率呈正相关.10~14岁AIS患者矢状面胸后凸较15~18岁患者减小,主胸弯AIS患者矢状面的胸后凸和上胸弯较主腰/胸腰弯AIS患者减小.脊柱侧凸CT下曲面重建对侧凸类型的诊断和侧凸三维的分析很有帮助,可以在1次扫描后获得对侧凸三维等多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55.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晚孕合并肛周脓肿并不多见,但治疗比较棘手,任何处置不当,不仅对母体而且对胎儿均有危险。我科2000~2008年手术治疗晚孕合并肛周脓肿患者18例,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斑马鱼分子遗传位标及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二十年间,分子遗传位标可揭示DNA水平的多态性,在斑马鱼的遗传研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介绍分子遗传位标及斑马鱼遗传图谱,探讨这些遗传位标使用时的优缺点,展示斑马鱼品系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7.
云南滇南小耳猪与广西巴马小型猪mtDNA D-Loop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封闭群滇南小耳猪与广西巴马小型猪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探索小型猪遗传监测的方法。方法用1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23头滇南小耳猪和21头广西巴马小型猪mtDNA D-loop的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结果滇南小耳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的mtDNA D—loop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表现出相同的酶切图谱,未见多态性。结论滇南小耳猪与广西巴马小型猪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贫乏,mtDNA PCR—RFLP技术在其遗传监测中不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GPI baKozak-5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208例宁夏回族人群(冠心病组96例,对照组112例)Kozak-5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208例宁夏回族人群GPI bagozak-5T/C基因CC、Cr和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6%、23.1%和68.3%,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2%和79.8%.112例对照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9%、23.2%和67.9%,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5%和79.5%;96例冠心病组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22.9%和68.8%,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9.8%和80.2%.C,PI baKozak-5T/C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29,P1=0.986;x22=0.036,P2=0.851).结论 GPI baKmak序列-5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随访1年后,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比,两组实行不同管理后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后,实验组临床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自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确有重要作用,值得在治疗和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和(或)激光瞳孔成形术(LPP)对急性原发性前房角关闭(APAC)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行LPIP和(或LPP)治疗的APAC患者81例(81只眼)。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66例(66只眼);年龄41~94岁,平均年龄(66.7±10.6)岁。按照激光治疗的方式分为联合组和LPIP组。联合组患者先后给予LPIP和LPP;LPIP组只行LPIP。以术后眼压≤30 mmHg(1 mmHg=0.133 kPa)为治疗初步有效。年龄和眼压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力、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及既往发作次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将Snellen视力换算成logMAR视力以便于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激光治疗的初步有效率和性别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h及术后2 h视力和眼压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 h眼压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联合组患者42例(42只眼)。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LPIP组患者39例(39只眼)。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联合组和LPIP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50.95±7.22)mmHg和(48.08±8.05)mmHg。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两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分别为1.70(0.68,2.00)和1.70(0.90,2.00);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2.0,39.0)h和24.0(15.0,48.0)h;既往发作次数分别为0(0,3.5)次和0(0,1.0)次。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发作持续时间及既往发作次数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1,-0.99,-1.30;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2 h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50(0.20,0.80)和0.35(0.10,0.93);LPIP组术后1 h和术后2 h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90(0.40,1.90)和0.90(0.40,1.90)。两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2 h的视力均提高。两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视力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2.42;P<0.05)。联合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的眼压分别为(30.83±13.49)mmHg和20.0(14.0,35.5)mmHg;LPIP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的眼压分别为(34.79±1.70)mmHg和38.0(15.0,45.0)mmHg。两组患者术后1 h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P>0.05);术后2 h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5)。联合组与LPIP组术后1 h的初步有效率分别为52.4%和35.9%,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05);术后2 h初步有效率分别为71.4%和41.0%,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5)。经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PAC患者眼压变化幅度与术前眼压呈正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392,P<0.05);与组别、年龄及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9.157,-0.432,-0.115;P<0.05)。 结论LPIP和LPP联合治疗APAC患者,能通过解除瞳孔阻滞和周边前房角开放,快速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的APAC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