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总结成人肺动脉狭窄的特点,并对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方法:20例成人肺动脉狭窄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中根病人的不同病变特点,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疏通肺动脉并矫正心内合并畸形。结果:19例治愈,1例手术后出现低心排,不能脱机而死亡。结论:成人肺动脉狭窄应在体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手术切口,妥善处理肺动脉狭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部分性房室通道(PAVC)系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们总结了自1991年9月至1997年1月19例PAVC的外科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小儿膈肌膨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33例小儿膈肌膨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均行膈肌折叠手术,1例新生儿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膈疝,3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0年,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症状复发等现象。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膈肌膨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在漏斗胸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漏斗胸患者采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根据Park分型,对称性164例,非对称性76例。术前CT检查Haller指数:3.3~16.5(平均5.1±1.9)。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吸入+静脉复合麻醉,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均未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2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56±13.48)min。术中因横行放置钢板塑形不佳而改为跨肋间斜行放置15例,因极重度漏斗胸而行双侧胸腔镜序贯监视10例,术中未发生心脏、肺、膈肌穿通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少,小于20 mL。术后发现创周皮下气肿20例,少量气胸6例,胸腔积液4例,均保守治疗改善。出院后随访1~48个月,未发生因钢板移位、翻转而导致的伤害性事件。早期随访3个月,240例患者中,212例(占88.3%)获得优秀的塑形治疗效果,28例(占11.7%)获得良好的塑形效果,无塑形效果差者。术后中、后期,发生切口钢板过敏反应10例。 136例于术后24~40个月左右行内支撑钢板取出术,轻度复发6例,未见中、重度复发。结论: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效果良好,简化了经典Nuss手术过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CHD)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CHD患儿40例,按其心导管检查或先心修补术中测得肺动脉压力分为中重度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n=12)、轻度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50mmHg,n=14)和CHD无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n=14),选取无心肝肾疾患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10);分别采肺动脉血3ml,抗凝离心后收集血浆,酶联免疫法测血浆ADM浓度.结果:血浆ADM浓度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CHD各组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轻度PH组、中重度PH组与无PH组比较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中重度PH组与轻度PH组比较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ADM浓度与肺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7.371 0.997X(X:肺动脉压力,Y:ADM浓度).结论:ADM参于了先心肺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血浆ADM浓度逐步升高,延缓肺高压的发生、发展,是机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66.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CPB)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六组:对照组(A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B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C组),小剂量抑肽酶组(D组),大剂量抑肽酶组(E组),小剂量乌司他丁 小剂量抑肽酶组(F组),每组15例.于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五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行白细胞(PMN)计数、IL-6、IL-8、IL-10、TNF-α浓度测定.术中定时监测ACT、HCT;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ACC)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结果:PMN计数各组差别不大.B、C、E、F组与A组相比,IL-6、IL-8、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增高(均P<0.05).与F组相比,A、B、D组IL-6,A、D组IL-8、TNF-α明显增高;A、B、C组IL-10明显降低(均P<0.05).C组与B组、E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6、IL-8、TNF-α显著降低;D组与E组、B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10显著降低(均P<0.05).F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单次使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都能减轻CPB所致的炎性反应,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乌司他丁以抑制促炎因子IL-6、IL-8、TNF-α释放为著,抑肽酶以增加抑炎因子IL-10释放为著;同时使用小剂量乌司他丁加小剂量抑肽酶减轻炎性反应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 (ECC)术中抑肽酶促进内源性IL 10释放的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选病例并随机分成 6组 :对照组 (A1 组 ,n =15 ) ,小剂量抑肽酶组 (B1 组 ,n =15 ) ,大剂量抑肽酶组 (C1 组 ,n =15 ) ,激素组 (A2 组 ,n =2 0 ) ,激素 +小剂量抑肽酶组 (B2 组 ,n =2 0 ) ,激素 +大剂量抑肽酶组 (C2 组 ,n =2 0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各患儿在术前 ,ECC 30min ,ECC结束后 2h ,2 4h ,7d5个时间点血清IL 10的浓度。结果 各组ECC 30min ,ECC结束后 2h血清IL 10浓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1) ;且B1 、C1 组与A1 组相比 ,B2 、C2 组与A2 组相比及C1 组与B1 组比较 ,C2 组与B2 组比较 ,IL 10水平增高更为明显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1 、B1 组术后住院日明显延长 (P<0 0 5 )。结论 抑肽酶能促进内源性IL 10的释放 ,且药效与抑肽酶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经典Wnt信号通路调控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信号分子Wnt-1、β-catenin蛋白及mRNA在对照组(C组)、梗死组(I组)和非梗死组(N组)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同时观察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在C组与N组中无显著性差异。I组4天、7天、10天、14天心肌组织中Wnt-1、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较C组、N组明显增高(P<0.01);I组1天、4天、7天、10天、14天心肌组织中Wnt-1、β-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较C组、N组明显增高(P<0.01);且动态变化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的愈合过程相平行。通过病理形态学与免疫组化分析发现肌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在发生梗死的大鼠心脏中增殖和迁移的过程中伴随着Wnt-1、β-catenin的高表达。结论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过程;并对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治疗49例小儿漏斗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49例漏斗胸患者,年龄3~18岁,平均年龄(8.9±4.6)岁.36例畸形为对称型,13例为非对称型.结果 4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除1例应用2根支撑钢板外,其余48例均只用1根支撑钢板.术中未发生心脏穿通伤等重大并发症,1例早期并发气胸,平均出血量少于10 ml.术后住院时间6~8 d,所有患者均未输血,胸廓畸形矫正满意.矫形效果43例为优,6例为良.全部患者随访时间0.5~23.0个月,钢板无移位,1例术后间歇疼痛2个月,1例术后23个月取出钢板矫形保持优良.结论 改良Nuss手术操作简捷,创伤小,胸廓塑形满意.胸腔镜辅助监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Abramson微创手术治疗鸡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Abramson微创手术(以Nuss手术的原理行胸部压迫沉降术)治疗6例鸡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l1-16岁,平均(13.67±1.75)岁,3例为胸骨对称弓状前凸型,3例为非对称型。6例均采用Nuss手术的钢板系统(支撑架及固定器)。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83±17.44)min;术中出血少于10 mL;术后住院5-7 d;6例均塑形满意,治疗效果评价优良,随访7-19个月,钢板均无移位,塑形效果持续优良。结论:应用Abramson微创手术治疗鸡胸操作简捷,创伤小,胸廓塑形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