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明确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一组(C1组)、假手术二组(C2组)、MIRI一组(I/R1组)、MIRI二组(I/R2组)、MIRI前用药组(LX1组)、MIRI后用药组(LX2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MIRI模型,各组于开胸前取血(T1)、实验结束后取血(T2)测IL-1β、IL-6、IL-8、IL-10、TNF-α、cTnI血清浓度,同时测定MPO、SOD活性、MDA含量及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炎性细胞浸润.结果 I/R1、LX1与C1组相比,I/R2、LX2与C2组相比,血清IL-1β、IL-6、IL-8、IL-10、TNF-α、cTnI浓度(均为T2),MPO、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高;LX1组与I/R1组相比,LX2组与I/R2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IL-6、IL-8、TNF-α、cTnI浓度(均为T2)及MPO活性、MDA含量,并显著提高血清IL-10浓度(T2),SOD活性(P<0.01).MIRI各组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而LX各组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在MIRI前、后应用LXA4均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降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分泌,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对大鼠MIRI起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huetose-1,6-diphosphatin,FDP)在体外循环中对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随机分为FDP组(F组,12例)和对照组(D组,12例).F组体外循环前静脉给FDP 200mg/kg.分别在体外循环前后各时间点测定两组血液中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前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循环后血清NO浓度均较体外循环前降低(P<0.05),血浆ET-1、MMP-9浓度均较体外循环前升高(p<0.05).F组中NO浓度高于D组(P<0.05),ET-1、MMP-9浓度较D组低(P<0.05).两组在体外循环后肺结构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较体外循环前均有损害,F组肺组织结构破坏及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较D组轻.结论:FDP在体外循环中对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的肺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无血预主体外循环技术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上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胸骨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技术完成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并对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作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本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6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平常的1/2~2/3左右。结论:试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ITAPVD)的超声和CTA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10例心下型TAPVD患者首诊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例又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心下型TAPVD均经手术证实.超声心动图首诊准确率为70% (7/10),误漏诊率为30% (3/10),7例CTA诊断准确率为100%.心下型TAPVD的超声和CTA的特征性表现是:共同肺静脉内径较其他类型TAPVD的细小;剑下主动脉横断面可见三条血管的横断面,即连接共同肺静脉的垂直静脉位于主动脉前方、下腔静脉左后方;肝内门静脉扩张迂曲;CDFI显示垂直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方向相反,5例垂直静脉与之连接的部位狭窄,出现流速增快成湍流.结论 掌握心下型TAPVD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经胸超声心动图仍是诊断ITAPVD的首选方法,结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检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内皮索(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探讨其在CHD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60例,根据心导管、心脏超声或手术过程中所测的肺动脉压力,将60例CHD患儿分为3组:①无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20例;②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 30~49 mmHg)20例;③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50mmHg)20例.其中49例成功施行了修补术,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并比较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PH患儿手术后7天三者的变化.结果 (1)CHD合并PH组血VEGF、ET-1明显高于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血VEGF、ET-1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血NO明显低于于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血NO随着PH病情的加重而降低;无肺动脉高压组血VEGF、ET1和NO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手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PH组血VEGF、ET-1下降,NO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PH组血VEGF、ET-1和NO差异无显著性(P>0.05).(3)CHD合并PH患儿血VEGF及ET-1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57、0.765,P<0.01);血NO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一0.79、P<0.01);血VEGF与ET-1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P<0.01);血VEGF、ET-1与NO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51及-0.588,P<0.01).结论 (1)VEGF、ET-1及NO共同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VEGF和ET-1合成增多,NO合成减少,使缩血管物质与舒血管物质间失衡,促进了PH的形成和发展.(2)VEGF、ET及NO在PH及其肺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VEGF、ET-1及NO的水平,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3)在先心病PH各阶段预防治疗中,对VEGF、ET及NO生成释放及其活性进行适当干预以维持其间的平衡可能为延缓PH的发展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小儿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CPB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例:对照组(C组,不使用乌司他丁及抑肽酶)、小剂量乌司他丁组(UL组,乌司他丁1万U/kg)、大剂量乌司他丁组(UH组,乌司他丁2万U/kg)、小剂量抑肽酶组(AL组,抑肽酶7.5万KIU/kg)、大剂量抑肽酶组(AH组,抑肽酶15万KIU/ kg)、小剂量乌司他丁复合小剂量抑肽酶组(UL+AL组,乌司他丁1万U/kg+抑肽酶7.5万KIU/kg)。乌司他丁或/和抑肽酶按各组要求剂量在转机前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于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5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IL-6、IL-8、IL-10、TNF-α、cTnI浓度及CK-MB活性,记录术后辅助通气时间、24 h引流量、心脏复跳情况及围术期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在T2~T4时,UH组、AH组、UL+AL,组血浆IL-6、IL-8、TNF-α、cTnI浓度及CK-MB活性降低;AH组、UL+AL组IL-10增高(P<0.05);UL+AL组心脏自动复跳率(100%)增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术后辅助通气时间较短(P<0.05);AH组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大剂量抑肽酶及小剂量乌司他丁复合小剂量抑肽酶,均可通过抑制CPB炎性反应、减轻小儿心肌损伤,小剂量乌司他丁复合小剂量抑肽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观察成人型漏斗胸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的成人型漏斗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30例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的成人型漏斗胸患者作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成人型漏斗胸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988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256例,术中证实合并有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MVS)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6.1岁。术前临床表现较轻。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6例不伴有震颤;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平直或平凸,肺血轻度增多,心胸比率0.36~0.58;14例术前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合并PMVS。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修补室缺(室缺位于三尖瓣隔瓣后);鼓肺时可见隔瓣呈瘤状突向右室面,其中隔瓣、…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 IVS )的超声表现及探测要点,并依据结果作初步临床评估.方法收集13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的PA IV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手术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随访时间6~15个月.结果 13例患儿中11例在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2例误诊.有 8例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例未经手术早期死亡,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存活,1例死亡;3 例未手术存活至今.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 IV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超声检查中不仅仅是做出诊断,观察右心室发育情况(三尖瓣环直径)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指导外科手术并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