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明确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7个门诊科室环境表面的接触时间与频次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接触频次、95%置信区间及累积接触频率。结果 口腔诊疗操作中环境表面平均接触26.75次/操作,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体牙髓病专业(46.25次/操作),最低为口腔黏膜病专业(10.19次/操作)。高频接触表面为无影灯手柄、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电脑键盘及鼠标、三用枪手柄及线前端、高速牙科手机及线前端,接触频次分别为3.99、3.85、2.65、1.86、1.40次/操作。所有口腔专业的高频接触表面均包含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75%的专业包含电脑键盘及鼠标,50%的专业接触频次最高为无影灯手柄;环境表面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冠预备操作(113.50次/操作),最低为正畸咨询(8.50次/操作)。结论 不同口腔专业及不同口腔诊疗操作的高频接触表面不同,医疗机构应根据口腔科室高频接触表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及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环境清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02.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例LS治疗ITP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治愈,无再发出血,血小板总数上升为7.8×109~29.1×109/L,1例5.1×109/L,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5mg/d),3月后停药,1例脾窝积液,2例脾热,经抗炎对症治疗后14d痊愈。结论:LS治疗ITP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中BMP-2含量与其体内/外成骨活性的相关性,以期选择一种简易、便捷的评价DBM成骨活性的方法.方法 取9具人尸体左侧股骨中段组织,采用动态脱钙工艺制备DBM (S1~ S9),同时制备灭活DBM(对照).分别采用蛋白酶抑制剂法、胶原酶法...  相似文献   
104.
胡凯 《中国康复》2010,25(1):59-6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电磁波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斑秃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口服维生素E及转移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斑秃局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与66.7%,P〈0.05);头发生长速度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及电磁波治疗斑秃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超声波对鼠胚胎生长发育及其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小鼠胚胎生长发发泌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及经超声波照射照组的小鼠二细胞胚胎体外培养至囊胚期,观测其生长发育状况,同时用放免法/酶免法检测胚胎培养液中EGF、TGF-β1、IGF-Ⅱ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两组胚胎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1.两组胚胎的各面形态学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高强度超声生物学焦域大体观测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直观、快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强度超声样机对离体宫和在体移植性兔宫体VX2肿瘤进行辐照,辐照后即刻肉眼直接观测焦域形态、位置及大小并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简称TTC)染色体未着色区进行比较,同时对TTC染色后的着色区及未着色区组织进行光电镜检查。结果(1)肉眼直接观测到焦域的标本在TTC染色后均出现了明确的未着色区,焦域形态,位置,大小与TTC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IL-18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0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2、IL-4、IL-10和IL-18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结果CA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4、IL-10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IL-2、IL-4、IL-10、IL-18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L-2、IL-4、IL-10和IL-18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胡凯 《腹部外科》2011,24(3):187-1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17例术前通过B型超声、CT或MRCP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电子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十LCBDE),并与同期的2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OC+OCHTD)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测D?二聚体(D?dimer)和人附睾蛋白(human epididymis protein,HE4)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并比较多种小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3例以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病理检验后,实验组为1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和无器质性病变患者148例。测定患者的糖链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HE4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测各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HE4的应用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5%、86.49%。HE4和D?dimer两者联合检测时,其AUC明显增大0.7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2%、72.30%。结论:HE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小分子标志物中应用价值更高,HE4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0.
胡凯  程平平  李亚峰 《江西医药》2021,56(9):1385-1387
目的 我们在本研究中检验穴位注射法较肌肉注射法更好治疗骨折导致的疼痛这个假设.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洪都中医院2019年08月至2020年03月骨折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因急性疼痛需要镇痛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9~59岁,BMI 14.2~32.5kg/m2.排除标准:穿刺部位感染、外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肺血管、肝肾、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近期服用镇静、镇痛药者;已知氢吗啡酮、酒精等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患者拒绝参与试验.本研究经洪都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根据随机数分组表按顺序入组.穴位注射组(X组)患者在双侧合谷取穴各注入氢吗啡酮0.25mg,肌肉注射组(J组)肌注氛吗啡酮0.5mg.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为主要观察的结局指标,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为次要观察的结局指标.此外记录操作过程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情况.结果 穴位注射法与肌肉注射法相比,两者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的效果均确切,VAS、RSS、血压、心率均有显著下降,但在5min时穴位注射法镇痛效果明显,肌肉注射法无明显效果;两组在15min、1h、3h镇痛效果明显,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h后穴位注射法仍有不错的镇痛效果,肌肉注射法已无镇痛效果;穴位注射法并发症更少.两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 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氢吗啡酮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中均有效果满意的特点,但穴位注射并发症少,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更长,可以实现减少阿片药物使用的目标.更好满足患者镇痛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