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1)信号异常87.5%表现为T1W低信号,12.5%表现为T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MRI一般是脑室旁白质软化灶 (PVL) ,足月儿多为PVL伴皮层损伤或仅皮层损伤 ;早产儿PVL程度较足月儿重 ;③两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程度相关 ;智力落后还与胼胝体发育不良程度相关。结论 HIE后遗改变与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的情况下,仅转移(P<0.001)征象可预测病变的性质.而在不包括炎症病例条件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预测涎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意义.用转移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0%、敏感性为43.8%、特异性为100%;而侵蚀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84.9%、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当应用转移征象和/或侵蚀征象来预测恶性病变时,准确性为92.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确定恶性涎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背景脊椎骨折碎骨片可进入椎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并与脊髓受损的范围有关.早期影像学的分析可评价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评价患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目的探讨MRI对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功能预后评估价值,为早期康复介入干预提供依据.设计以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单位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的影像科,两所大学医院的放射线科.对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行脊椎检查者125例,对诊断为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07例(123个椎体),外伤组65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组42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7例(123个椎体)由急性外伤或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椎体的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盲法评价,根据变形椎体前后高度差别及形状将椎体压缩定位"楔形"、"扁形"2种,并观察有或无骨碎片及典型的骨折线.结果变形椎体内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并混有高信号,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外形正常或略凹陷、边缘光滑;椎体静脉显示清晰是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表现.椎体较为均匀的低信号并部分保留骨髓信号、椎体变形明显、椎旁血肿、有骨折线或多伴脊髓水肿、囊变是外伤性压缩的MRI表现.椎体强化是骨折修复期的重要表现,是判定新鲜、陈旧骨折的一个参考标准.结论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时间的判定可通过MRI进行鉴别,并可初步评价患者的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5.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块19例。将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计算其0.5min斜率值。结果 3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3型,12例表现为I型曲线,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其中11例为良性肿块,1例为恶性肿瘤;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均为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瘤中,10例病变的0.5min斜率值大于0.0057;19例良性肿块中,17例0.5min斜率小于0.005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0.5min斜率值0.005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6.
国产Gd-DTPA大剂量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Gd-DTPA三倍量(0.3mmol/kg)增强MRI检查脑转移瘤时病灶体积与病灶检出的关系。方法用国产Gd-DTPA大剂量增强MRI检查70例脑转移瘤患者。先行平扫,然后静脉注射常规量(0.1mmol/kg)国产Gd-DTPA。注射后即刻行T1WI扫描、20min后行延迟扫描。距第一次注射30min后,再注射0.2mmol/kg的Gd-DTPA,从而达到累积剂量0.3mmol/kg。第二次注射后即刻及20min后分别行T1WI扫描。对MR扫描所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三倍量增强比常规量增强扫描发现了更多的转移病灶(86→363,P<0.01)。对于直径大于10mm的转移瘤病灶,三倍量增强的检出率和其它扫描序列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转移瘤病灶,三倍量增强的检出率和其它扫描序列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对于直径小于5mm的病灶,三倍量增强扫描可以检出89.8%~97.8%的病灶,而常规量增强扫描仅能检出0.4%~0.9%的病灶(P<0.01)。结论国产Gd-DTPA三倍量(0.3mmol/kg)增强可提高脑转移瘤病灶的检出率,尤其对于直径小于5mm的病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三倍量国产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3倍量(0.3mmol/g)国产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用国产Gd-DTPA3倍量增加MRI检查55例怀疑脑转移瘤的患者。对MR扫描所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3倍量增强比常规量增强扫描发现了理多的转移病灶,分别为37及175个。对3倍量增强扫描多发现的138个病灶的定量分析表明,3倍量增强使病灶的相对信号强度明显增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SURF-1基因604G→C突变引起的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的MRI表现.方法 对8例确诊为SURF-1基因604G→C突变的Ls患儿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基底节、下丘脑、脑干及小脑灰质核团,大小脑白质异常及萎缩情况,并与典型LS患儿MRI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3例Ls患儿MRI表现为脑干和下丘脑核受累,其中2例同时合并基底节异常;3例仅有大脑白质异常信号,无灰质核团受累;8例均存在脑萎缩,其中2例仅表现为单纯的脑萎缩,无灰质核团受累及白质异常.结论 SURF-1基因604G→C突变患儿的MRI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大剂量MR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磁共振造影剂Gd络合物最早应用于临床是在 80年代初。Gd DTPA的常规应用剂量是 0 1mmol/kg。 1987年 ,开始有报道大剂量 (0 3mmol/kg)Gd DT PA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1] ,认为大剂量Gd DTPA的增强程度更明显 ,对脑转移瘤等病变的显示效果更好。随着各种新型离子型Gd络合物MR造影剂的出现 ,剂量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了。Gd造影剂的大剂量应用已经开始成为国外造影剂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见诸报道[2 ,3 ] 。1 造影剂的类型和使用剂量目前主要有四种Gd络合物…  相似文献   
70.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多系统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甲基丙二酸尿症中的特殊类型,对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本症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尿有机酸分析,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确诊后给予钴胺素、左旋肉碱、甜菜碱等药物治疗,予以长期随访。结果 5例患儿(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3个月~13岁。4例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运动障碍伴蛋白尿、血尿,1例因肌肉酸痛就诊,伴抽搐2例,伴周围神经损害2例,肝功异常2例。5例患儿尿甲基丙二酸为29.4~805.9mg/g肌酐(正常对照为0.2~3.6mg/g肌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42.5~215.22μmol/L(正常对照5~15μmol/L),均明显增高,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下降。经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后,患儿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下降,经甜菜碱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逐渐降低。结论 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脑病、周围神经病、肾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患者,应尽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等特殊检查,对于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应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