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罗小华  朱艳  肖青  刘林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70-272,275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模式,可以使临床研究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明显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骨髓采集当天外周血循环中单核细胞数量和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 以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3名亲缘健康供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s·d),连续5 d,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骨髓采集前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循环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采噪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 rhG-CSF动员的53名供者骨髓采集当天的每微升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896±424)个.每微升骨髓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是(84±45)个,CD34+细胞总量为(8.22±4.84)X10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每微升外周血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数量与每微升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量(r=0.573,P<0.01)、CD34+细胞总量(r=0.586,P<0.01)呈正相关关系;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外周血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数量与每微升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量(β=0.568,P<0.01)及CD34+细胞的总量(β=0.462,P<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骨髓采集当天外周血循环中单核细胞数量是一项预测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简易、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育龄妇女梅毒感染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梅毒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在广州市某区3间医院门诊就诊的常住育龄妇女进行基本情况,梅毒知识、行为,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对实验组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及梅毒感染、先天性梅毒发病情况。结果共调查3 550人,梅毒知识知晓率59.83%,不同户籍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研究对象类型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1、0.000、0.039);健康性行为率在55.82%~99.74%之间;无吸毒行为;梅毒感染率2.90%;经病例对照和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有商业性行为、不害怕安全套在使用过程中破裂或滑脱为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知识知晓为保护因素。对各实验组实施综合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性行为率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感染率均为0.00%;孕产妇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0.00%。结论不健康性行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是育龄妇女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育龄妇女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梅毒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lk-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并初步了解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抽取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良性增生者及正常人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lk-1mRNA和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细胞plk-1在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均明显增高;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细胞分裂间期PLK-1蛋白较高浓度地、均匀地散在分布于急性白血病细胞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拉开至细胞两极时PLK-1蛋白主要分布在姊妹染色单体之间。而正常骨髓细胞和良性增生骨髓细胞plk-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几乎均不表达。结论:PLK-1蛋白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高低与恶性程度有关。PLK-1蛋白或其基因有可能作为抗瘤药物新的靶点,并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本院诱导化疗序贯auto-HSCT的53例MM患者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5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病例.患者移植后有效缓解率(CR+VGPR)为84.9%,显著高于移植前的52.8%(P<0.001).46例单次移植患者,移植前后有效缓解率分别为52.2%和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7例连续双次移植患者,移植前后有效缓解率分别为57.1%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59).单次移植和连续双次移植的PFS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R-ISS分期Ⅲ期、确诊到移植时间≥180 d、危险分层高危、移植前和移植后疾病状态在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及其以下、移植前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阳性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Auto-HSCT治疗MM患者安全有效,能提高缓解率,改善预后;单次移植较连续双次移植效果好.患者R-ISS分期、危险分层、移植前和移植后疾病状态以及MRD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细胞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部位分为周围型和肝门型两类,本文综述了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学改变以及与之相关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评价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47.
全屏数字化平板乳腺机在乳腺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屏数字化乳腺机(FFDM)在外科术前定位隐匿性乳腺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FFDM检查发现而临床不能触及的26个乳腺病灶在FFDM定位下穿刺,于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外科手术活检。结果24例26个隐匿性病灶X线表现包括微钙化20个,局部结构紊乱2个、小结节4个。一次性定位满意率为92.3%。术中冰冻切片检查,6个病灶为恶性(占23.1%),临界性病变4个,16个为良性。结论应用FFDM行外科术前定位活检,方便、快捷、定位准确高,尤其在明确疑癌微钙化性质方面,是诸多术前定位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48.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蚴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因SLE病人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其中增强CT扫描16例,CT平扫7例。着重观察肠道、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的异常CT表现性,同时也记录其它腹部异常征象,如浆膜腔积液、实质性脏器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结果:肠壁肿胀、增厚19例(19/23,82.6%),肠壁“靶征”12例(12/16,75%),肠管扩张16例(16/23,69.6%)。肠系膜肿胀和脂肪密度增高21例(21/23,91.3%),肠系膜血管充血、增粗18例(18/23,78.3%),肠系膜血管“梳状”排列4例(4/16,25%)。其它CT异常征象包括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异常、腹膜后淋巴结肿等。结论:缺血性肠病是SLE病人出现急性腹痛最主要的病理改变,其肠壁、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异常CT表现。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评价SLE缺血性肠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摘 要〕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专科实践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GDM 教育咨询门诊开设前)诊断为 GDM 孕妇 150 例为对照组,以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5 月诊断为 GDM 孕妇随机抽取 170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产检时接受血糖管理,观察组在常规产检的基础上,通过 GDM 专科实 践系统化、规范化、全程化的护理管理,比较专科实践模式实施前后 GDM 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产妇住院 总时间为(6.21 ± 5.39)d,观察组产妇住院总时间为(4.91 ± 2.42)d。两组产妇胰岛素使用、因血糖控制不佳收入院人数、 住院总时间、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低体质量、早产儿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等妊娠结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DM 专科实践 模式的实施,可显著降低 GDM 产妇的胰岛素使用率,避免其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结合职业健康检查,对自愿接受“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730名工厂员工近年来检查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情况、疾病史和自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自身为对照和以同龄人为参照的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和性别与自评健康有关,年龄增加,自评健康变差,男性自评健康水平高于女性,文化程度与自评健康无关;血压、血糖、血脂或体重任一指标是否升高或增加与自评健康无显著相关,但近年来检查的生理生化指标稳定自评健康都显著偏好;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或肥胖任意一种疾病只与自己最近健康状况的自评健康显著相关,相对于患上述任意一种疾病者,未患上述疾病者自评好和很好的OR值分别为2.38(95%CI:1.42-3.98)和3.58(95%CI:1.65—7.76),而和与同龄人比的健康状况无关。结论采用以自身最近健康状况为参照的自评健康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