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基本目的在于技术中暴露的创口及术后形成的血肿中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为了迅速达到比较高的血清浓度,人们往往通过静脉给药。已有研究表明,1~2小时之后,口服和静脉输入的抗生素具有类似的药物动力学。事实上,只要胃肠道吸收充分,口服抗生素具有价廉和方便的优点,而且可以避免或减轻诸如血栓性静脉炎、药液外渗及过敏等合并症。本研究旨在探明手术治疗闭合性粗  相似文献   
22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伟  罗从风 《上海医学》2008,31(2):113-115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切开复位方法,选用螺丝钉、克氏针及AO小钢板作为内固定的材料,对51例57侧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中位值为2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MFS)评分评估疗效,优14侧(24.6%),良28侧(49.1%),可10侧(17.5%),劣5侧(8.8%),总体优良率为73.7%。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3.
患者,男,46岁,因"从2 m高处坠落后左髋疼痛1 h"来我院就诊.急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平卧板车,左髋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皮下淤血,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大腿及膝下皮肤感觉正常,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足趾运动可.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4具人工合成右侧胫骨根据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分别采用前内侧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A组)、外侧锁定钢板固定(B组)、后侧T型支撑钢板固定(C组),测量不同内固定组在轴向载荷500、1000及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 结果 A、B、C组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分别为(0.376±0.022)、(0.268±0.024)、(0.131±0.019)mm,1000 N载倚下相对位移分别为(0.871±0.031)、(0.593±0.039)、(0.437±0.064)mm,1500 N时相对位移分别为(1.460±0.083)、(1.293±0.075)、(0.842±0.117)mm,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失效载荷分别为(2360±217)、(3083±190)、(3545±250)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抗载荷力学性能稳定性最强,对固定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探讨早期运用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运用早期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8~56岁,平均(44.0±1.2)岁.骨折根据Tile分型:B1型3例,B2-2型2例;C1-1型1例,C1-2型2例,C1-3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15例患者均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且均采取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与腹膜外骨盆填塞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的红细胞输注单位数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30~40 min,平均(32.0±2.6)min.5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时间为术后1~7 d,平均(72.0±4.2)h.在收缩压、脉率、血红蛋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输注单位数等方面,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尤其是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者,急诊行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可以有效控制骨折端与骶前静脉丛的广泛渗血,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病历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6岁;左侧12例,右侧9例.术前常规行MR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对于MRI提示没有损伤或部分撕裂但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的患者,术中并不常规探查修补;对于MRI提示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则常规采用前内侧入路探查修补,对于起、止点撕脱者采用锚钉予以缝合,对于体部断裂者则采用“8”字缝合,合并屈肌-旋前圆肌复合体损伤者也同时予以缝合修补.术后予以可屈性支具固定,无一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2.4个月(6~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5.2°±10.2°,平均伸直受限6.7°±2.2°,平均屈曲142°±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分(85~100分),17例患者功能为优,4例为良.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尺神经炎1例,无肘关节残留不稳定、脱位、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应常规采用内侧入路探查修补,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浮膝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股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同侧胫骨中上段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及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31例随访8~20个月,仅1例出现胫骨延迟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7例。结论 髓内钉对骨折的固定稳定牢靠,采取闭合复位的微创手术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较小,对于浮膝病例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28.
孙辉  罗从风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43-147,152
下胫腓联合一旦损伤分离会严重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因此需对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运动特征、损伤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深刻的理解.近几年许多国外学者一直围绕下胫腓联合的各个方面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剖学研究中对临床相关的解剖数据进行精确测量;运动学研究中运用更为精细的仪器,相对清晰地测量描述出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观察或精确测量的运动模式;有学者回顾性研究下胫腓联合损伤机制的探讨文献,归纳出多种损伤机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不仅保留和继承了传统临床试验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还不断提升和总结CT、MRI、踝关节镜及术中诊断技术的作用;治疗方面关注的焦点虽还集中于AO所推荐的下胫腓联合横行螺钉固定,但其技术细节正不断深化更新,新型固定技术、韧带修复重建理念也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治更为重视.该文归纳总结了下胫腓联合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