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医药卫生   20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孙丽娜  袁兆虎  刘金  缪春华 《疾病监测》2021,36(12):1302-1307
  目的  了解2013 —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变化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镇江市现有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病例和病原学监测,并对2013 — 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 — 2020年镇江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207 252例ILI,年平均ILI百分比(ILI%)为3.50%,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0 554.00, P<0.001)。 ILI中,0~4、5~14、15~24、25~59、≥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39.91%、27.53%、7.40%、17.93%、7.23%。 在同一个流感监测年度内ILI%存在2个高峰(12月至次年2月、6 — 9月)。 2013 — 2020年镇江市共检测ILI标本25 318份,流感阳性标本2 780份,流感病毒检出率为10.98%,甲型流感(检出率为7.08%)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检出率为3.90%),甲型H1N1流感集中在1 — 3月,甲型H3N2集中在7 — 12月,乙型Victoria系集中在4 — 6月,乙型Yamagata系集中在1 — 3月。 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流行存在2个特点:一是以某种型别毒株单独流行为主,二是多种型别毒株混合流行。 2013 — 2019年镇江市共报告39起ILI暴发疫情,其中37起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2020年未报告ILI暴发疫情。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镇江市ILI%(6.82%)较2013 — 2019年均值(3.03%)增加125.08%,并以≥60岁人群增加最多,增幅为176.61%;2020年1月流感病毒检出率为52.21%,2月为11.20%,3月为0.37%,4 — 12月为0,全年检出率(5.37%)比2013 — 2019年均值(11.79%)减少54.41%。  结论  镇江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ILI和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流感防控工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甲氟喹对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CCK-8检测法研究甲氟喹作用后U251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甲氟喹对U251细胞的放射增敏效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甲氟喹联合X射线作用后U251细胞的活性氧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探索联合作用下U251细胞的死亡机制。结果:甲氟喹对胶质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效果,其对U251细胞的最大放射增敏比为1.64。X射线联合甲氟喹作用于U25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增加,活性氧水平增加,活性氧抑制剂谷胱甘肽能抑制X射线联合甲氟喹作用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结论:甲氟喹对U25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细胞活性氧水平、诱导细胞凋亡导致放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IL-17+T细胞(Th17)和CD4+ CD161+ IL-17+T细胞(CD161+Th17)的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RA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161+ Th17的细胞百分率.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h17及CD161+ Th17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05);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161+ 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Th17细胞百分率(P<0.01);Th17细胞百分率与CD161+ Th17细胞百分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h17及CD161+ Th17细胞在RA患者外周血中均增高且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0例同时进行PCT和血培养检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连续检测系统BacT/Alert3D120进行血培养,Vitek-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PCT。结果 PCT阳性率为78.5%,血培养阳性率为20.5%。与血培养结果比较,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8%、23.9%,PCT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2.9%、88.4%。结论 PCT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CT对于排除血流感染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对病情观察的认知现状,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云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66名本科实习护生的病情观察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对病情观察认知得分为(3.76±0.97)分。实习护生提高病情观察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的传授;参与教学查房和疑难、危重患者病例讨论;理论学习;向带教老师或医生请教;与同学交流等。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对病情观察的认知处于中上水平,提高病情观察能力的途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治疗43例(夹闭组),介入栓塞治疗25例(栓塞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裂均增大,瞳孔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夹闭组改善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夹闭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4例(79.07%)、部分恢复8例(18.60%)、未恢复1例(2.33%);栓塞组患者完全恢复13例(52.00%)、部分恢复10例(40.00%)、未恢复2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恢复时间(30.90±5.47)d,短于栓塞组的(47.83±6.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优于介入栓塞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背景: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目前吉西他滨依赖的化疗对抑制胰腺癌转移的治疗效果欠佳。研究发现百里醌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目的:探讨百里醌对人胰腺癌BxP C-3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 C-3,加入不同浓度百里醌进行处理。采用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运动、侵袭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FAK、Akt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FAK表达、细胞黏着斑和F-actin的变化。结果:10、25μmol/L百里醌对BxP C-3细胞体外运动的抑制率分别为43.4%、73.8%,对体外侵袭的抑制率分别为60.5%、75.6%,百里醌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侵袭(P0.05)。百里醌能明显下调BxP C-3细胞FAK表达,并抑制细胞磷酸化Akt的激活。百里醌可诱导FAK弥散分布于胞质,明显抑制黏着斑形成和F-actin的聚合集化。结论:百里醌通过抑制FAK/PI3K/Akt通路的信号转导和激酶活性,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9.
正肾细胞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被偶然发现的小的局限性肾肿瘤(称小肾癌)日益增多,占新确诊肿瘤的绝大多数,这使得肾部分切除术的应用日益普遍。目前肾部分切除术往往需要阻断肾蒂血管来提供便于精确切除肿瘤和重建肾盂的清晰视野。但是阻断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12月,对下肢静脉曲张26例(30条肢体),包括C2(浅静脉曲张)20条,C3(静脉性水肿)8条,C4(皮肤营养性改变)2条,门诊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大隐静脉主干,注射聚桂醇,一次封闭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彩超复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并除外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26例均成功进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2周随访,3例(3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未完全封闭,再次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3例(3条肢体)存在残余曲张静脉,再次局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局部轻微静脉炎症状5例,对症处理,1~2周缓解。3个月随访,26例(30条肢体)曲张静脉均闭合良好,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