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干式生化法用于无偿献血者初筛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干式自动生化仪快速初筛献血者ALT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Reflotron干式生化仪及其配套测试条在采血前初筛检测献血者ALT :取 30 μl全血置于测试条的样本区检测 ,2min内读取结果 ,以 <4 0U(卡门氏单位 )为合格。同时与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做准确性对比 ,以罗氏生化正常失控血清做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 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 ,血液报废数显著降低 ;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 干式生化仪化学法是一种筛除ALT异常献血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干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难治性GB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DFPP治疗,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Hughes评分及MRC标准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MR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RC评分及Hugh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DFPP是治疗难治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均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均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超滤6~20h,超滤量2 000~4 000mL。每天1次,治疗7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中,显效10例(40.0%),有效14例(56.0%),无效1例(4.0%),总有效率为96.0%(24/25)。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钠、血肌酐、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可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童辉  杨成明 《重庆医学》2008,37(6):578-579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关系,分析氯沙坦钾片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高血压患者63例,平均年龄(57.2±6.4)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29例,健康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钾片50~100mg/d,治疗4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经氯沙坦钾片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1日收治的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两组均持续干预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的无抗凝CRRT护理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首次行无抗凝CRRT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的257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抗凝CRRT治疗中体外循环装置发生衰竭125例(48.64%),CRRT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为(248.51±87.56)min。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显著相关,分别为:治疗中血流量不畅停泵次数(HR=1.572,95%CI=1.373~1.801),静脉壶栓塞容积比(HR=1.022,95%CI=1.014~1.030),红细胞压积(HR=1.037,95%CI=1.007~1.068),CRRT治疗剂量(HR=1.336,95%CI=1.007~1.772)。结论治疗中血流量不畅停泵次数、高静脉壶栓塞容积比、高红细胞压积、高CRRT剂量是影响无抗凝CRRT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中施行周期性生理盐水冲洗并不能有效延长体外循环装置的使用时间。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体外循环装置衰竭的发生率,延长装置使用时间,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AMEs基因、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AMEs基因:aac(3)-Ⅰ11株为55.0%、aac(6′)-Ⅰb 12株为60.0%、ant(3″)-Ⅰ15株为75.0%、aph(3′)-Ⅰ15株为75.0%,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 17株为85.0%,其余7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检出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阳性率高;在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