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脉冲强磁场对体外培养的膀胱肿瘤细胞BIU-87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脉冲强磁场组,脉冲强磁场组置于磁场强度为8T,重复频率为15次/s的脉冲强磁场中进行干预,每天干预2h。分别于磁场干预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后采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OD值),以流式细胞仪俭测膀胱肿瘤细胞BIU87的凋亡率。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脉冲强磁场组细胞于干预第1天后即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等凋亡表现,磁场干预第3天后可见染色体固缩、碎裂,出现大量脱落的凋亡小体等凋亡。MTT法检测显示脉冲强磁场组干预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后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79%、28.84%、37.25%,肿瘤细胞OD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脉冲强磁场组肿瘤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冲强磁场对膀胱肿瘤细胞BIU-87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脉冲强磁场对人膀胱肿瘤BIU-87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膀胱肿瘤BIU-87细胞分为磁场组及对照组.磁场组细胞给予脉冲强磁场干预(磁场强度为8 T,频率为15 Hz),每天持续干预2 h;对照组细胞亦置于相同环境中,但未给予曝磁处理.分别于实验进行24 h、48 h及72 h后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促凋亡基因(Bax)及凋亡促进因子-3(caspase-3)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进行24 h、48 h及72 h后,发现磁场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在上述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x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在上述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强磁场能抑制膀胱肿瘤BIU-87细胞生长,促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脉冲强磁场促进Bax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any influence of strong pulsed magnetic fields on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related genes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BIU-87 cells. Methods Human BIU-87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agnetic field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24 h, 48 h and 72 h sub-groups. The magnetic field group cells were exposed to an 8 T magnetic field pulsed at 15 Hz for 2 h every day. The control group cells also placed on the same environment, but not exposed to any strong,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 expression of B cell lymphoma/leukemia gene-2 (Bcl-2) mRNA, Bax mRNA and caspase-3 mRNA was measured with RT-PCR, an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Bcl-2, Bax and caspase-3 genes of the tumor cells in vitro.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Bax mRNA and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ells exposed to the magnetic field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Bcl-2 mRNA and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sions A strong, pulsed magnetic field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bladder tumor BIU-87 cells and promote their apoptosis. 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relate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promoting Bax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nhibiting Bcl-2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旨在指出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存在的配伍禁忌.方法 试验1、2组分别以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互为先后,贯序输入;对照1、2组即在试验组的2种药液中间,以生理盐水间隔后再做更替.比较4组输液反应.结果 试验1组产生显著乳样液,在输液器滤网处产生明显阻塞;试验2组产生絮状物,堵管现象不明显.对照组药液更替后输液器全程均清澈,与原药液无变化.结论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不可贯序输入,两药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联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2组 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开展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组增加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2组的气管套管 留置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气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62%(均P<0.05)。观察组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 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中增加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肺部功能,缩 短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吴爱纯  章志超 《中国康复》2010,25(6):453-45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并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与35.0%,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及核心稳定训练(包括腹横肌及多裂肌训练、髂腰肌及臀肌训练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及胸廓放松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分别为(64.7±13.4)分和(48.3±6.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分别为(3.58±0.31)L和(3.69±0.21)L]、心功能指标LVEF、LVESD及LVEDD[分别为(52.31±3.24)%、(26.58±1.42)mm和(39.82±2.76)m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引导下的上肢摆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肌力训练、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RAS引导下的上肢摆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连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的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稳定极限维持范围及时间测试、10 m步行测试(10MWT)计时等指标对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3.67±0.57)分]、FMA-LE[(26.32±3.63)分]、BBS[(52.14±2.33)分]、10MWT[(26.56±6.98)s]、稳定极限维持范围时间[(3767.83±765.27)s]及范围[(6.82±1.06)mm2]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改善(P<0.05)。 结论 RAS引导下的上肢摆动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步行稳定性、步速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改善率[(90.3±16.5)% vs(79.3±24.9)%]及治愈显效率(87.5% vs 7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T训练可显著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10m行走时间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来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肺活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MA-LE、BBS、Tinetti、6MWT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及改善(P0.01,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2组10MWT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心肺功能等,从而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