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了解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MultiDOPL2型经颅多普勒 超声(TCD)检测仪,经枕窗、颞窗分别对基底动脉、双椎动脉、双大脑后动脉、双大脑中动脉、双大脑前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频谱、声频,测量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并计算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值.结果 选择神经内科后循环缺血住院 患者...  相似文献   
24.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急性期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D-二聚体(D—D)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结果:HICH发病后24小时内及第3天,血中D-D显著升高,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CH急性期D-D暂时性升高,是纤溶系统对HICH时脑组织损伤引起血中凝血活性升高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25.
神经生长液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神经生长液(NGD)的脑保护作用.方法①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小鼠从断氧到死亡的时间.②采用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比较各组脑含水率及脑组织SOD活性与MDA含量.③采用电磁流量计测量大鼠脑血流量.结果高剂量NGD能显著延长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脑含水率,增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中、高剂量NGD能明显增加大鼠脑血流量.结论 NGD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神经元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减轻缺血导致的脑水肿,增强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26.
张俊芳  程琼  丁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0):1958-196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液(NGD)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GD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梗死体积、病理组织损伤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NGD能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减少梗死体积(P<0.05或0.01)。NGD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3d后的病理组织学损害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神经生长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脑氧摄取分数(OEF)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症组32例,非重症组26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同时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计算OEF。比较2组SjvO_2和OEF,并分析两者与GCS、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以及OEF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SjvO_2明显升高,O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jvO_2与GCS、GCS-P、GOS呈负相关,OEF与GCS、GCS-P、GOS呈正相关(P<0.01)。OEF≤30%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OEF>30%患者(P<0.01)。结论 OEF可作为老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后,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MPAR明显下降,ADP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PAR、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与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P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6%与58.65%,P<0.01)。试验组发生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出血并发症、脑水肿、出血性转化、再入院例数、出院后进行抗栓治疗、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陈莹  程琼  林松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7-4688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曾误诊为结模性脑膜炎10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脑病3例,肾性脑病1例,狼疮脑病1例,血管性头痛3例;均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隐球菌性脑炎诊断金标准,反复检测、应用多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与生化、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现状,为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文献支持。方法通过CNKI、VIP、WF检索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定量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88篇,文献在2001年后发表的显著增加;文献发表在124种期刊上,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提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临床研究文献中综合治疗方法最常用,未设立对照组的文献占53.09%;34.53%用了明确诊断判定标准,诊断标准方法多达28种;27.04%采用了量化疗效评定标准,但缺乏统一标准。结论上述文献研究质量水平偏低,试验设计不够科学、规范,缺少作用机理探讨的研究,故有必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