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Barker等于1985年首先创立的一种通过皮层刺激影响和改变大脑功能的电生理技术,因其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很快得到临床重视,并首先应用于运动诱发电位检查,辅助诊断神经科疾病。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  相似文献   
202.
目的:评价不同训练水平的医师对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可信度的影响。方法:3名具有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诊治经验的医师对8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和仰卧位Bending像进行两次测量并分型,两次间隔2周。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型一致率,应用Kappa值判定可信度。结果:PUMC分型的3大型观察者自身前后一致性和观察者之间一致性极佳。 PUMC分型的13个亚型,3名观察者自身前后一致性和观察者之间一致性均为良好到极佳。观察者1自身前后分型一致性最差(Kappa值为0.738),观察者2其次(Kappa值为0.770),观察者3最好(Kappa值为0.903)。观察者之间一致性结果提示观察者2 vs 3一致性最好(Kappa值为0.770);观察者1 vs 2和观察者1 vs 3分型一致性结果接近(Kappa值分别为0.739和0.737)。结论:PUMC三大型以及亚型的分型一致性均较好,医师训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UMC分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4~24岁,平均18.6岁;Lenke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4例,Ⅵ型6例。均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均获得随访12~84个月,平均47.6个月。融合固定节段为11~16节椎体,平均14节。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2.2°,矫正至39.4°,矫正率为61.4%;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9.5°,矫正至8.6°,矫正率为82.6%;躯干冠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29.8 mm,矫正至-3.5 mm,平均矫正26 mm。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膜破裂4例,胃肠道功能紊乱2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采取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技术结合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8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患者,其中采用MIPPO技术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7例(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1例(ORIF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MIPPO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问等明显优于OR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等比较MIPPO组优于ORIF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取得较好的疗效,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具有轻微优势,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5.
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开展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以提高实习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研究。文章通过对32名采用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的实习生与35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比较,认为该方法在提高学生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记忆,培养其临床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教学质量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SD大鼠神经祖细胞(NPC)增殖分化研究的体外培养法,为深入研究其增殖分化奠定基础.方法 机械法分离和传代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NPC,应用特定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BrdU标记后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鉴定NPC和分化后神经细胞.对机械法离解后的活细胞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培养的NPCs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体外传代至第9代末仍可见Nestin抗体阳性的神经球形成,并且有分化为3种神经终末细胞的潜能.每次机械法分离后的NPC活细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的SD大鼠NPC体外培养法更利于增殖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7.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上影响青少年身体外观的常见病,但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来分析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目前尚缺乏报道。目的:探讨Lenke 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41例Lenke 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多个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与结论:141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占全部受试患者的21.28%。对于LenkeII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固定前顶椎3—4级Nash-More椎体旋转、4—5级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1、下胸弯Cobb角〉70。等易引起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椎体旋转、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下胸弯Cobb角等是Lenke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Y=1/[1+exp(-1.182X1+1.228X2+1.671X3-0.71X4+0.407)]。  相似文献   
208.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