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输血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措施,曾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过去人们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方面,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使移植物成活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肿瘤复发和手术后感染.由于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的机理较复杂,目前科研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现将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可能机制、输血对肿瘤复发和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以及输血对肾移植成活时间的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2.
术期输血与癌症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大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者往往离不开输血。输血诱发免疫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存活的事实早已获得公认。1981年,Gantt等提出,肿瘤抗原在许多方面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相似,输血有可能象作用于移植器官那样作用于肿瘤组织,有利于肿瘤组织在体内的存活。此后,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输血可能影响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后不利。然  相似文献   
43.
随着临床应用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骨髓成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和过去相比,作为换血指标的血清总胆红素界值的提高,使临床需要换血治疗的病例减少,医护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换血不良反应率上升,如并发感染、心跳停止和死亡等。由于近10年有关新生儿换血不良反应的风险资料缺乏,本研究调查了Clevelandd,Ohio两家新生儿围产期中心近年的新生儿换血治疗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了换血治疗时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造血干(祖)细胞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造血干(祖)细胞输注是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术中的重要一环,其输注液中除含有造血干(祖)细胞外,还有各类造血祖细胞、各分化阶段的增殖细胞和成熟血细胞。从这一概念来说,造血干(祖)细胞液的输注实际上是受者接受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输血。因此,所有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在造血干(祖)细胞液输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45.
大连地区血浆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血浆应用情况,提高临床血浆合理输注水平。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对大连22家医院临床血浆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血浆合理输注比例均偏低,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占比例最大。结论无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还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征。  相似文献   
4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由于红细胞(RBC)膜获得性缺陷,对激活的补体异常敏感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由于异常克隆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并存且两者比例不同,异常克隆缺陷程度不同,致PNHRBC并非为性质均一的细胞群体(表1),所以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性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7.
浓缩血小板中病原体灭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 ,血小板的输注愈来愈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然而 ,到目前为止 ,血小板的输注仍有一定风险 ,一是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不能检出少数血液中感染的病毒和微生物 ;二是细菌学检查还未列入常规检测项目 ;三是血小板制品中 ,不能有效去除可能引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T细胞。近年发展起来的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 ,在提高输血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潜力。1 浓缩血小板输注中潜在的危险浓缩血小板输注具有潜在的传播病毒、细菌、微生物等引起的疾病的危险。通常认为 ,HBV、HCV、CMV和逆转录病毒 …  相似文献   
48.
婴儿输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种血液成分的生化、生理作用以及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有了深入了解,输血疗法在儿科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婴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使得婴儿输血具有许多独特性.婴儿的血红蛋白(Hb)水平正常情况下有生理性改变;新生婴儿的血容量随出生体重及年龄而变化.因此,婴儿输血必须慎重,输血量需要精确计算.如果没有认识到婴儿输血的独特性,而采用成人输血的基本原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下面简要介绍婴儿血象特点、红细胞输注技术及婴儿输血的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49.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发现,因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FⅧ)而用于血友病甲(HA)的治疗,后来相继用于纤维蛋白原(Fg)缺乏、凝血因子XⅢ(FXⅢ)缺乏和血管性血友病(vWD)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国家用未经病毒灭活的冷沉淀治疗不同原因出血倾向的疾病,但由于其纯度不高,且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仅10 h,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选择或紧急情况下,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XⅢ缺乏等疾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放弃了冷沉淀用于FⅧ缺乏患者的治疗.国外正在淘汰该制剂,但在我国还在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0.
血浆置换的概念始于1914年,随着新的高选择性血浆分离技术的推广,血浆置换应用得日益广泛。19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应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各种重症疾病。传统的TPE是将患者血浆非选择性地分离,再将去除血浆后的血液有形成分以及所需补充的白蛋白(或血浆)、平衡盐液等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血浆体外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新型特异性材料的应用,TPE的安全性和选择去除特异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TPE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笔者对TPE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简要介绍。1 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