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蚶蛋白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得到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机制及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方法:低温水提及硫酸铵沉淀法获取毛蚶蛋白活性组分;MTT法检测50、100、200和400 μg/mL的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HCT116,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活性及Giemsa染色观察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及核形态变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对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长的影响,中性红法测定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NO的影响。结果: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对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有抑制作用,且呈作用时间与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合Giemsa染色发现,其主要引起HT-29细胞G2~M期阻滞,多核细胞增加,并具一定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在50~100 μg/mL下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长,增强其吞噬能力及NO分泌活性。结论:毛蚶蛋白活性组分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主要机制为引起肿瘤细胞G2~M期阻滞及诱导其凋亡,且具一定免疫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考察毛蚶水提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毛蚶水提物对9种人肿瘤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毛蚶水提物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es-3的表达情况。结果毛蚶水提物对人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肝癌HepG-2、BEL-7402细胞及肺癌A549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作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Giemsa染色结果显示,毛蚶水提物能引起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G2-M期阻滞,多核细胞增加。TUNEL染色显示毛蚶水提物有一定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400μg.mL-1毛蚶水提物对HT-29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结论毛蚶水提物体外具有广谱抗癌活性;毛蚶水提物抑制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生长的主要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及引起肿瘤细胞G2-M期阻滞,进而形成多核细胞,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分析 ,探讨中药黄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治疗组和单纯黄芩组。检测 :①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 ,②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的水平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 :①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黄芩治疗组与单纯黄芩组的NO含量也高于对照组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哮喘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较高 ,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且哮喘模型组与黄芩治疗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的含量以哮喘模型组最高 ,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十分明显 (P >0 .0 5 ) 。结论 :哮喘的发病与NO的释放和MDA的产生有关 ,由于炎症反应 ,血蛋白质渗出到肺泡中。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 ,有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可以减轻哮喘的炎症程度 ,但黄芩对NO浓度的影响不甚明显 ,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方法进行综述,着重解析美国FDA对牙种植体产品表面处理性能的审查基本要求,以期对申请种植体产品注册的企业及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审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小包装饮片品规在不同调配模式中,应用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的原则和条件。方法:依据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通过使用MySQL—Front软件分析门诊中草药处方调配,比较手工与机器自动化两种不同调配模式的优劣情况。结果:在小包装饮片品规调配中,兼顾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进行调配的981种品规和324种饮片,其完全调配率为76.12%;而只根据巴莱多定律设计完全忽略长尾理论进行调配的543种品规和229种饮片,其完全调配率为41.04%,但仍可完成80%的工作量。结论:兼顾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设计的方案更适合人工调配小包装品规;只依据巴莱多定律设计的方案更适合机器自动化调配小包装饮片品规。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丸四个SP825大孔吸附树脂洗脱部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昆明种小鼠2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水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8乙醇洗脱部位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阳性药,其余四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给予天王补心丸SP825洗脱物。①协同睡眠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为入睡指标,记录睡眠时间。②自发活动试验:分别于各组末次给药30min、90min两个时间点观测小鼠自发活动,记录5min的自发活动次数。③抗惊厥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戊四唑溶液(65mg/kg),以小鼠前肢和头部发生阵挛性抽搐为指标,记录惊厥潜伏期。结果:实验大鼠2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协同睡眠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时间(P<0.05)。②自发活动试验结果:给药后30min,各受试药物组的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P<0.05)。③抗惊厥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均能够明显延长戊四唑所致小鼠阵挛性抽搐的潜伏期(P<0.05)。结论: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的活性部位是其亲水性较强的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  相似文献   
37.
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功能改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运用番泻叶法、乙酸法和番泻叶加乙酸法分别制作三种大鼠中医脾虚泄泻证模型,比较所受损伤对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以期从中选择出与中医临床脾虚泄泻证较为吻合的动物模型来评价相关的治疗药物。 方法:实验于2005-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和番泻叶加乙酸组,每组12只。番泻叶组灌服20%番泻叶浸剂4g/(kg&;#183;d),连续7d;乙酸组在实验第5天起禁食不禁水32h.由肛门(深入8cm)注入8%的乙酸0.5m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20s。番泻叶加乙酸组同番泻叶组灌服番泻叶浸剂7d;并在实验第5天注入8%的乙酸,余同乙酸组。对照组灌服、注入均为生理盐水,操作同番泻叶加乙酸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测定稀便率、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等指标。 结果:实验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种大鼠脾虚泄泻证模型均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畏寒、倦怠等类似临床脾虚泄泻证一般症状的表现。②各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对照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与造模前比较有显著增长;三个模型组造模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02.99&;#177;13.15)g,番泻叶组(143.84&;#177;5.66)g,乙酸组(157.07&;#177;11.83)g,番泻叶加乙酸组(127.64&;#177;14.32)g,P<0.01]。③各组大鼠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脾脏指数变化:各模型组胸腺质量和胸腺指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脾质量和脾脏指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只有番泻叶加乙酸组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胸腺指数:对照组(0.0021&;#177;0.0005)、番泻叶组(0.0010&;#177;0.0002)、乙酸组(0.0013&;#177;0.0006)和番泻叶加乙酸组(0.0006&;#177;0.0003);脾脏指数:番泻叶加乙酸组(0.0013&;#177;0.0007),P<0.011。④各组大鼠肠道病理: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均可见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肠道损伤,其中番泻叶加乙酸组最明显。⑤各组大鼠血清指标:各模型组血清D-木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番泻叶加乙酸组D-木糖含量分别为(04078&;#177;0.0632),(0.1993&;#177;0.0608),(0.2232&;#177;0.0338),(0.1947&;#177;0.0454)mmol/L;淀粉酶活性分别为(21.48&;#177;3.65),(16.74&;#177;3.06),(18.63&;#177;2.42),(14.00&;#177;1.47)μkat/L;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分别为(466.93&;#177;90.18),(221.38&;#177;42.51),(290.56&;#177;67.18),(215.54&;#177;69.51)μkat/L,P<0.01或,P<0.05] 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番泻叶加乙酸组所有指标变化最明显,并与临床上脾虚泄泻证的证候及客观指标变化吻合,可用这种复合造模模型来评价相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8.
乙肝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别是肝细胞癌和子宫颈癌的风险因素,针对这2种病毒感染的疫苗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癌症化学预防。分子靶向药物能够预防乳腺癌(雷洛昔芬与他莫昔芬)、大肠腺瘤(塞来昔布)和前列腺癌(非那雄胺)。然而,化学预防广泛应用于临床还不现实。分子靶标的深入研究将扩展化学预防的范围并使其个性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基于线粒体运输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45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PN组、α-硫辛酸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5只,另设15只标准喂养大鼠为正常组。α-硫辛酸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给与α-硫辛酸60 mg·kg-1·d-1、补阳还五汤15 g·kg-1·d-1灌胃治疗12周。给药结束后检测机械性痛阈(PWT)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双侧坐骨神经及双侧L4-5的背根神经节。用50 mmol·L-1葡萄糖和250μmol·L-1棕榈酸钠干预NSC34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10%空白血清)、DPN组(10%空白血清)、α-硫辛酸组(10%α-硫辛酸含药血清)、补阳还五汤组(1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补阳还五汤加Compound C(CC)组(1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10μmol·L-1 CC),分别干预2...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永生化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系,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永生化的影响。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实验组为永生化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对照组为原代人巩膜成纤维细胞。方法采用携带SV40 T基因质粒及lenti-Mix慢病毒包装质粒,利用磷酸钙转染法转染HEK293T获得慢病毒颗粒。用获得的慢病毒颗粒转染原代细胞,暴露于含有1μg/ml嘌呤霉素中2天,存活的细胞继续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至25代,获得永生化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系。之后,对永生化前后的细胞进行RNA提取及测序,分析永生化细胞与原代细胞转录本特性。使用DESeq包分析差异基因,并使用Clusterprofiler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主要指标细胞形态、胶原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和转录本相关性。结果永生化人巩膜成纤维细胞保持了原代细胞的形态,并呈现显著增强的增生能力,成功培养20代以上。永生化细胞与原代细胞的转录组高度相似,RNA测序显示两者相关性为r2=0.995。基于DESeq包的差异基因分析显示转录本共比对出22930个基因及33691个异构体,其中有2063(3.6%)个基因的表达呈上调趋势,2776(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