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医药卫生   331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hs-CRP、纤维蛋白原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改善,平均肺动脉压降低,血氧分压提高,hs-CRP、纤维蛋白原、SGRQ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AECOPD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分压,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血栓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84例)及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卡托普利,起始量6.25~12.5 mg/次,3次/d。稳心颗粒组还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口服,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稳心颗粒组心律失常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对照组心律失常治愈率38%,总有效率8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间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稳心颗粒组SDNN、SDANN、SDNN-Index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ST段下移减小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合并应用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对预防心源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与人的交往约有65%是运用非语言的交流完成的,善用非语言符号,能够强化语言交往的效果,护理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正确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对儿童、老人、重病人进行必要的触摸,体现对病人的关怀,更好的融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治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康复治疗。本文旨在报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致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入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致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患者,对该患者进行包括舌肌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远红外线治疗在内的为期15 d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接受综合康复治疗15 d后,舌肌较治疗前灵活,构音较治疗前清晰,吞咽时对食团的控制能力和搅拌能力均得到改善;伸舌虽然仍略向右偏斜,但舌正中沟与正中线的夹角较治疗前减少17.5°;右侧舌体表面皱褶减少,舌体饱满红润;舌尖向上可触及上嘴唇;向左舔嘴角时费力程度减轻;向右伸舌时颈部肌肉张力明显降低;向口腔内部卷曲舌尖可触及软腭边缘。康复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方法鲜见报道。在口服神经营养药物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舌肌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远红外线治疗在内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舌肌运动功能和舌肌萎缩程度,成为改善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安全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中医人工智能辨证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医辨证智能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总库1980年-2020年人工智能与中医辨证相关文献,筛选出301篇,以时间为线索,从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对中医辨证算法研究进行分类;以地域为线索,结合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梳理出中医辨证人工智能地域发展态势。结果 通过三个阶段中医辨证算法的比较,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决策树和贝叶斯等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均值在90%以上,适用于中医辨证,未来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在中医辨证方面极具潜力。结论 中医辨证信息化迅猛发展并处于持续深入的状态,但中医文本数据的处理和结构化工作滞后,缺乏评价系统来评判人工智能算法在辨证上的效果,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在治疗偏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偏颌畸形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完成三维CT检查和牙列石膏模型的光学扫描,将数据分别以DICOM格式和STL格式传送至数字化工作站。在数字化软件中构建坐标系,重建上下颌骨、血管和神经束,并完成正颌外科的手术模拟预测,最后设计并打印患者上颌骨的截骨导板、复位导板和终末咬合导板。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到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复查并行上下颌骨三维CT检查。利用数字化软件测量术后6个月患者两侧上颌第一磨牙点和尖牙点到眶耳平面和冠状平面的距离,计算非对称率;测量上中切牙点和颏顶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作为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两侧上颌第一磨牙点到眶耳平面和冠状平面距离的非对称率分别为(1.8 ± 1.0)%和(3.2 ± 1.7)%;两侧上颌尖牙点到眶耳平面和冠状平面距离的非对称率分别为(1.0 ± 0.8)%和(11.0 ± 4.8)%;上中切牙点和颏顶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分别为(0.84 ± 1.05)mm和(1.49 ± 1.23)mm。所有患者均对面型表示满意。结论 数字化软件的模拟设计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确保术中操作的精度,提高患者术后美学效果。因此,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在治疗偏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7.
林夏  崔培超  王雪  胡晗绯  吴云  王正宽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19,50(9):2081-2086
目的建立双鱼颗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及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Agilent DB-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25∶1;进样口温度为230℃;以氮气为载气,体积流量0.6 mL/min;FID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分离度和重复性良好,确定12个共有峰,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在0.95以上;采用GC/MS对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其中7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分别为桉油精(峰2)、樟脑(峰3)、薄荷酮(峰4)、龙脑(峰5)、薄荷脑(峰6)、(+)-胡薄荷酮(峰9)、甲基正壬酮(峰10),其中1、10、11、12号峰主要来自于鱼腥草,2、5号峰主要来自于艾叶和薄荷,3号峰主要来自于艾叶,4、6、8、9号峰主要来自于薄荷,7号峰主要来自于艾叶、薄荷和鱼腥草。并对其中桉油精、薄荷脑进行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9%和98.2%,RSD分别为2.1%和2.3%。10批次样品中桉油精为0.17~0.23mg/g,薄荷脑为0.45~0.67mg/g。结论建立的双鱼颗粒指纹图谱和2个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8.
王雪  李玲 《护理学杂志》2019,34(6):58-6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59.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使用Zoll双相方波进行体外除颤(室颤),比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要好,损伤要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