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4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医药卫生   391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大鼠肌紧张带(TB)重复低频电刺激疲劳试验后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改变。 方法符合实验标准的2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强度疲劳实验组和频率疲劳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强度疲劳实验和频率疲劳实验研究。记录和分析TB和非肌紧张带(non-TB)在每一刺激循环中的最大收缩力和最大收缩力低刺激强度和高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疲劳实验中的最大收缩力、强直收缩力和频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①强度疲劳实验中,TB的最大收缩力在第15次循环(1.42±0.28)g和第20次循环(0.93±0.54)g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1.99±0.31)g和第5次循环(1.97±0.27)g降低;最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在第15次循环(3.76±0.71)V和第20次循环(3.44±0.97)V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4.04±0.64)V降低。在第10、15和20次强度刺激循环中,TB的最大收缩力和最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明显比non-TB低。②频率疲劳实验中,TB最大收缩力频率(9.60±2.12)Hz和强直频率(25.45±2.65)Hz明显小于non-TB,最大收缩力(1.67±0.16)g和强直收缩力(2.02±0.21)g明显大于non-TB。③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显示强度和频率疲劳实验后,TB肌纤维染色明显不均,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明显的水肿、细胞退变和断裂。 结论TB耐受不同电刺激强度和频率的能力降低,肌纤维易受损伤,肌肉抗疲劳能力下降;TB或许参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肌无力和易疲劳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条件培养液(CM)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5例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脐带为研究对象,取其用于分离、培养并扩增HUC-MSC.传代扩增至第3代HUC-MSC融合达80%时,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即为HUC-MSC-CM备用.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相等的3份,分别于含50%,20%及不含HUC-MSC-CM的培养中培养,并分别纳入高含量组、低含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状态,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3组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脐带获取前,均征得孕妇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所分离的原代HUC-MSC培养至第3代后,细胞形态开始比较均一.②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24,48和72 h时,3组相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30,6.223,9.345;P=0.004,0.032,0.027),且在这3个时间点,高含量组和低含量组相对A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含量组相对A值亦显著高于低含量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3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0,P=0.025),且高含量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短于低含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CM法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结果显示,3组G0/G1期和S期人肝癌HepG2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00,30.590;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含量组和低含量组人肝癌HepG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含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比低含量组下降更显著,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CM可促进入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可促进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G1/S转换.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自制血清肌钙蛋白I(cTnI)质控物均匀性和稳定性。方法按实验设计收集混合血清,分装-20℃贮存。参照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对质控物的均匀性进行评价;运用恒温加速试验研究稳定性。结果质控物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温加速试验显示,血清cTnI降解随时间变化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推测4℃贮存7d,-20℃贮存有效期为19个月;监测质控物9个月,与恒温加速试验结果一致。结论自制血清cTnI质控物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临床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方法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总体情况、发生部位和地域差异等。结果共筛选出2003年至2014年9篇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单中心肾移植病例共计15 12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共计446例,肿瘤发生率为2.95%(446/15 120),移植后肿瘤以泌尿系统肿瘤(55.8%)为主。结论我国肾移植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总发生率为2.95%,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因此,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应作为患者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的相关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评价显露效率及范围及优缺点。方法显微解剖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通过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及经口入路4种方法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测量各自显露的距离和范围。显露范围行主观评分。结果乙状窦前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5.23±3.80)cm,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8.93±2.49)cm,远外侧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0.03±3.50)cm,经口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18.78±2.09)cm。经口入路显露距离最短,远外侧入路次之,乙状窦前入路再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距离最长。显露范围经口入路最小,其他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外侧入路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距离较短,范围较大,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46例,根据血清TSH的水平分为亚临床甲减组126例及甲功正常组120例;计算亚临床甲减组冠脉病变SYNTAX评分。采用Spearman分析TSH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临床甲减组TSH、TC、TG、LDL-C、AIP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临床甲减组中高分组TSH、TC、TG、LDL-C、AIP高于中分组及低分组、中分组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SH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768,P<0.001)。结论 亚临床水平的TSH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