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通过蛋白质片段互补检测(proteinfragmentcomplementationassay,PCA)技术检测重组人源性IL-8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A方法构建了Split—TEVGPCR激活检测系统,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在不同的宿主系统中表达和纯化了各种亚型的人源性IL-8重组蛋白用于进行活性检测。蛋白样品包括:①IL-8亚型I(残基21-99),通过在哺乳动物细胞HEK293中分泌表达前体IL-8基因获得,其N端信号肽(残基1—20)被切除;②IL-8亚型Ⅱ(残基23—99)和亚型Ⅲ(残基28—99),通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获得。结果Split—TEVGPCR激活检测系统证明纯化后的重组人源性IL.8样品对天然受体IL8RB都具有明显的激活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12.32±0.89ng/mL(亚型I)、15.14±1.84ng/mL(亚型Ⅱ)和2.854-0.50ng/mL(亚型Ⅲ)。结论成功建立了-种新型的重组人IL-8活性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IL-8中和抗体的高通量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干扰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20世纪初,病毒学家发现,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的时候,两种病毒间普遍存在相互拮抗的现象,于是提出了病毒间存在着干扰(interference)的概念.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产生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后,可以抑制随后攻击的活病毒繁殖,于是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产生干扰现象的主要原因.后来发现除两栖类外的大多数脊椎动物受病毒感染后均可产生这类抗病毒物质.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1980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指出: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84.
取明矾 10 g,置铁勺中熔化 ,晾干后研细 ;加麝香、冰片少许 ,研匀备用。用药前先用双氧水将创面冲洗干净 ,用棉棒拭净 ;再取少许药粉 ,用一干净白纸卷成的尖纸筒 ,将药粉吹入患侧耳道内。隔日 1次。一般经 2~ 3次治疗即愈。本法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耳炎验方@王英明$山东省青州市东高卫生院!262509  相似文献   
85.
芪参口服液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芪参口服液对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 200例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00例。治疗组给芪参口服液(每 100ml相当于生药 68 5g)50ml,每日 3次;对照组给利血生 20mg,每日 3次,鲨肝醇 100mg,每日 3次。全部病例治疗满 4周评价疗效,观察患者血中WBC和K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 57例,有效 32例,总有效率 8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且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和生活状况卡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1)。结论 芪参口服液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血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效果,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6.
电化学治疗海绵状血管瘤60例临床分析(摘要)王英明蔡波韩志伟1990~1996年,我们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海绵状血管瘤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80d~72岁,平均36岁。局限型50例,弥漫型10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实验法验配角膜塑形镜过夜佩戴后发生光学区中心偏离的原因,为提高验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my-4角膜地形图仪定量分析52例(104只眼)近视眼佩戴角膜塑形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偏中心的距离,分析偏中心距离与佩戴前近视屈光度(SPH)、角膜平坦曲率(fiatK)、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等参数的关系。结果戴镜1个月、3个月、6月时,偏中心距离分别为(0.465±0.260)mm、(0.452±0.296)mm、(0.471±0.338)mm。戴镜后1个月、3个月、6月时偏中心距离0.5~1.0mm者比例分别为27.88%、26.92%、24.04%.偏中心距离≥1.0ram者比例分别为2.88%、4.81%、4.81%。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左、右眼镜片中心均向颞侧偏斜。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与戴镜前屈光度、SAI、SRI、fiatK的相关系数,戴镜1个月时分别为rSPH=0.017,tsar=0.008,rSRI=0.050,rK=0.012;戴镜3个月时分别为确=0.030,rsa,=0.030,rSRI=0.097,rx=0.006;戴镜6个月时分别为r蜊:O.005,rSd产0.095,rSRI=0.069,rx=0.007(P均大于0.05)。结论戴镜后不同时期镜片中心均向颢侧偏斜,镜片偏中心距离与佩戴时间、矫正前近视屈光度、角膜平坦K、SRI、SAI等均无明显相关性.镜片偏中心可能与角膜自然生理形态有关。加强佩戴后的随访.是提高验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方撞击的病因机制。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137例该院收治伸膝受限、膝前痛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其中121例患者关节(占88.3%)存在撞击,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撞击病因有:膝关节退变性骨赘形成41例(包括髌骨下极骨赘、胫骨髁间嵴骨赘、髁间窝骨赘,ACL胫骨止点前缘骨赘等),半月板损伤30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26例,关节游离体22例,髌骨外侧倾斜12例、髌骨半脱位2例,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9例,滑膜皱襞综合征6例,ACL重建术后5例,关节内肿瘤4例,ACL囊肿3例。结论膝前方撞击是导致膝前痛及伸直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撞击的较常见原因为半月板、ACL损伤和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骨赘形成。  相似文献   
89.
现有人工韧带产品的重建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已相对成熟,为防止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困难、骨隧道扩大、滑膜炎性反应、感染、外固定松动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肌腱组织成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组织工程化肌腱的构建及其支架材料的进展,探讨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个体化改良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35眼)瘢痕性上睑内翻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改良Hotz术,做睑板楔形切除后将皮肤切口下唇的皮下组织与睑板楔形切除切口上唇间断缝合,再缝合皮肤切口。术中个体化联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