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 利用大鼠脑缺血1.5 h再灌注(1.5 h 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EF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7、14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 1.5 h IR组术后1、3、7、14 d均见乏氧组织存在,PI组乏氧组织仅存在3 d.各观察时间点乏氧组织内的GFAP荧光强度均较周围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不断增强,在术后7 d达到高峰,14 d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的1.5 h IR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高于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在乏氧组织内增殖活化尤为明显,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乏氧显像能显示器官中有功能障碍但存活的组织。应用乏氧显像剂的放射自显影方法已能较好地确认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患者PET脑显像显示的乏氧组织亦可代表缺血半暗带,而且乏氧组织的体积与患者的临床转归存在一定关系。介绍了近年来用乏氧显像确认缺血半暗带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3.
王艺东 《保健医苑》2012,(10):14-15
<正>不幸脑中风,方知已患糖尿病盛夏的一天早上,小张发现父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起来晨练,到他房间一看,只见父亲躺在床上,不能说话,右侧上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小张赶忙拨打"120",将父亲送进医院,住进了神经科病区。医生在给张伯检查后告知小张,张伯得了"脑  相似文献   
34.
目的采用锝(99Tcm)标记的乏氧组织显像剂4,9-二氮-2,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脑显像,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是否存在乏氧组织。方法起病28 d内的大脑半球出血患者21例和对照者9名行99Tcm-HL91 SPECT脑乏氧显像,显示乏氧组织。其中5例脑出血患者同期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对照组乏氧显像均为阴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2~24 mL,乏氧显像阳性者4例,为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患者,均显示出血侧大脑半球血流灌注减少,其中2例乏氧显像阳性。结论部分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存在乏氧组织,可能与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尝试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动物模型,为PSD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在复制双肾双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皮层梗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孤养法建立PSD大鼠物模型。结果MCAO孤养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其活动性、兴趣和快感明显降低,容易绝望。结论在RHR基础上建立的MCAO皮层梗死后孤养组大鼠是较理想的PS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C17.2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中心完成。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克隆入复制缺陷性腺病毒穿梭质粒得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腺病毒穿梭质粒,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得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整合质粒,在HEK293A细胞中包装加膜,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大量扩增病毒。将含目的基因的病毒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原位杂交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蛋白印迹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曲线。结果:经酶切鉴定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腺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原位杂交检测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在转染了重组腺病毒的C17.2神经干细胞内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在病毒转染5~7d达高峰,13d仍高于转染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了该腺病毒的C17.2神经干细胞可稳定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37.
胰岛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 H R S P) ,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 M C A O) ,造成缺血6 h 再灌注18 h ,术后立即及6 小时后即时使用胰岛素,测定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可使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减低,梗死灶体积及其占全大脑体积比值,两半球体积差值显著减小。结论 胰岛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C17.2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中心完成。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克隆人复制缺陷性腺病毒穿梭质粒得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腺病毒穿梭质粒,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得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整合质粒,在HEK293A细胞中包装加膜,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大量扩增病毒。将含目的基因的病毒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原位杂交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蛋白印迹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曲线:结果:经酶切鉴定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腺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原位杂交检测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在转染了重组腺病毒的C17.2神经干细胞内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在病毒转染5~7d达高峰,13d仍高于转染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了该腺病毒的C17.2神经干细胞可稳定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39.
局灶脑缺血后胰岛素对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局灶缺血性脑组织 c- fos、c- 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 4组 ,在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即予胰岛素 (2 .1IU / kg,A组 )、葡萄糖和胰岛素 (2 .1IU / kg,B组 ;4.5 IU / kg,C组 )、生理盐水 (D组 )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 MCAO后 3h脑组织 c- fos、c- jun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其它组比较 ,A组血糖下降明显 (P<0 .0 1) ,MCAO后 1h、2 h、3h分别为 3.80± 0 .3mm ol/ L、3.6 8± 0 .3mm ol/L、3.6 9± 0 .3mm ol/ L。 c- fos m RNA被诱导出现于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 ,C组 c- fos m RNA明显增加 (P<0 .0 1) ,皮层和尾壳核的灰度为 12 3.5 8± 8.72、141.0 8± 8.49;c- jun m RNA仅出现于缺血侧皮层 ,A、B、C组的 c- jun m RNA均增加明显 ,灰度分别为 171.82± 7.33、172 .5 6± 7.91、15 5 .0 9± 7.91,其中 C组的增加更为显著 (P<0 .0 1)。结论 胰岛素促进缺血脑组织 c- fos、c- jun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OGDR法建立BV-2细胞缺氧、缺糖模型,以常氧培养的BV-2细胞作为对照。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在OGDR后0、6、12、24、48、72 h形态的变化,CCK8法检测OGDR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OGDR后BV-2细胞由原来静止的分枝状变成激活的阿米巴状。②OGDR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0 h为对照组的(65.7±9.2)%;12 h下降至最低,为对照组的(44.8±2.3)%,后逐渐升高,48、72 h分别为对照组的(60.8±10.2)%、(72.3±10.0)%。③OGDR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LR9 mRNA表达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72 h仍高于0 h时间点的表达。TLR9蛋白表达亦呈升高趋势,在72 h达高峰。对照组各时间点TLR9 mRNA、TLR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相同时间点的比较,OGDR组OGDR后6~72 h,TLR9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2~72 h,TLR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OGDR后BV-2细胞被激活,其细胞内TLR9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