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医药卫生   22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M15886在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BPD模型小鼠肺组织lncRNA基因芯片中高表达的GM15886进行验证,应用IntaRNA、Multi Experiment Matrix和Ensemble数据库预测其靶基因;将64只新出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每组各32只;高氧组新生小鼠置于95%高氧环境下,空气组暴露于空气环境下,分别于生后第0、3、5、7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PCR检测GM15886和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HIPK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IPK1表达情况。结果:IntaRNA预测GM15886碱基序列能够和HIPK1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完全结合。qPCR示高氧组第3、5、7天GM15886表达量升高,分别为1.91±0.28、2.12±0.38、2.35±0.43,与第0天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PK1在第3、5、7天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0.33、0.92±0.31、3.12±0.46,第7天表达量高于第0、3、5天(P均<0.05);HIPK1免疫组化表现与RNA表达的结果相对应。结论:随着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肺组织GM15886表达量增加;GM15886可能靶向HIPK1参与B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01—2012-01,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全部采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半舌缺损,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癌瘤复发等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1例患者出现颈部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半舌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皮瓣,该术式简单,易成功,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类指导原则,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年间收治9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病部位以颈部(3例)、下颌下区(2例)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颧部、眶下区、腮腺各1例,对9例患者都实施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肿瘤已侵犯头颈部重要结构,无法获得阴性切缘,其中1例患者发生恶变,接受放射治疗,另2例术后未接受综合治疗,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远处转移,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配合放化疗,且术后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血清IgG4水平对原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及其与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检测28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IMN 21例,SMN 7例)血清IgG4水平,并行尿蛋白测定及相关血生化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IMN组和SMN组血清IgG4水平(分别为2373.86 ng/L±1156.59 ng/L和1321.57 ng/L±1330.28 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尿蛋白定量(分别为6.46 g/d±6.41 g/d和5.74 g/d±3.53 g/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主要血生化指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IgG4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IMN的诊断及其与SMN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Hippo信号传导通路下游转录辅助因子YAP对胶质瘤细胞系U87MG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YAP在U87MG中的内源性表达,通过过表达YAP以及siRNA干扰技术分别外源性表达YAP及干扰内源性YAP表达,进而利用细胞划痕实验评价YAP在u87MG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结果证实YAP在u87MG细胞中内源性表达;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YAP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而干扰表达则阻碍细胞的迁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AP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而且在细胞迁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田清华  张亚  徐聪  陈燕  陈塞特  王维  颜继忠  张慧 《中草药》2019,50(20):4925-4931
目的建立舒筋活血制剂(舒筋活血胶囊、舒筋活血片)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为其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150 mm×4.6 mm,2.7μm),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mL/min,检测波长277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考察23批舒筋活血制剂的相似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舒筋活血制剂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舒筋活血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中18批样品(S1~S17和S23)的相似度0.900,通过PCA、CA和OPLS-DA,23批样品聚成3类,S1~S16来自同一厂家为一类;S23和S17为一类;S18~S22为一类,并从10个共有峰中确定差异较大的4个共有峰,分别为1、3(5-羟甲基糠醛)、6(苯乙酸)和10(4-甲氧基水杨醛)号峰。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稳定、简单,可用于评价舒筋活血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中在麻醉状态下(无痛性)留置尿管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4~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单个医疗组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33例。根据手术结束患者麻醉苏醒前是否留置尿管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常规留置尿管)和试验组(65例,不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全身麻醉苏醒后诉尿道刺激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24%,26.47%)均高于试验组(3.08%,10.7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22)。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0.77%)与对照组(4.4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试验组术后尿道感染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试验组术后舒适度(0度,87.69%)优于对照组(4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0±1.60)d短于对照组(6.48±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肺癌围手术期无痛性尿管留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住院舒适度并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癌(Lung carcinoma)的致病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个组20只.将A组大鼠给予肺内注射3,4-苯并芘-玉米油混合液复制肺癌模型.20周时行肺部CT扫描,观察有无病灶,有病灶者行病理检查;将B组大鼠用被动吸烟复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模型,到29日行肺组织病理检查,观察有无COPD病理改变;C组大鼠做空白对照.用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B、C 3组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记录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肺癌模型组、COPD模型组血清中PGE2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E2在肺癌及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均较对照组升高,肺癌及COPD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