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5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存在诸多并发症,导致该群体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较高,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而与透析相关的疲劳感亦是其常见的症状之一.此类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颌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颌面外科和颅底外科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外侧颞下入路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双侧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颌内动脉翼腭段依其走行,可分为4型:Y型(20.8%)、T型(25.0%)、中间型(37.5%)和M型(16.7%),其分支走行变异常见;翼上颌裂下界距上牙槽后孔、眶下裂切迹和腭降动脉分别为15.5、32.0mm和24.7mm。眶下裂孔位置恒定,其至圆孔和视神经管颅口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13.34mm和23.13mm。结论:经外侧翼腭窝手术时,可借助翼上颌裂确认颌内动脉第3段及其分支的相对位置,通过眶下裂孔辨认圆孔和视神经管,以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界面。  相似文献   
93.
抗菌药物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神经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9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2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抗菌药物2~10 d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或出现淡漠、谵妄、幻觉、性格改变等。导致神经精神症状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常见。经停药、加速药物排泄,大部分患者症状逐渐消失。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宜及早诊断,及时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充分透析,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药前应根据药物排泄途径和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CVVH治疗的资料,每例患者治疗30~89h,平均48h,滤过器采用AN69,AV600S,血流量100~150ml/min,置换液流量1500-2500ml/h,采用前稀释法。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存活,3例转为慢性肾衰竭,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明显下降,死亡3例。人工流产术4例,22例均适时终止妊娠,16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胎儿存活18例。结论CVVH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创面渗液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促进压力性溃疡愈合的方法及其机制.方法 共选取18例压力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波浪床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n=8)和对照组(波浪床结合传统换药方法,n=10),收集第1,3,7天创面渗液,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干预实验.结果 第1天两组渗液都抑制细胞的生长;对照组第3天渗液仍然抑制细胞生长,而实验组却促进细胞生长;两组第7天的渗液都促进细胞的生长.结论 慢性创面渗液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波浪床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压力性溃疡能更快的改变创面渗液的活性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96.
法兰克尔(FR3)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应用FR3矫治器,对替牙期前牙反He病例矫治,进行临床初步探讨。方法 对50全 列前牙反He病例,戴用FR3矫治器能对患者上、下颌骨、颞颌关节、咀嚼肌起到功能上的调节作用。结果 颜面部外型明显改变40例,占80%。同部外型一般改善9例,占18%,颜面部外型改变不大1例,占2%。结论 FR3矫治器矫牙 牙反He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有效率80%)的特点,便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 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PTZ点燃SD大鼠制成SE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TZ组(B组)、rHuEPO组(C组)、LY294002组(D组)、LY294002溶剂DMSO对照组(E组),每组15只,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及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的改变;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的表达.结果 A组海马区凋亡细胞数目(7.2±1.0)个与B、C、D、E[分别为(26.7±3.5)、(16.6±1.1)、(21.1±2.7)和(17.5±1.9)个]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E组凋亡细胞数目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凋亡细胞数目与C、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21.4±1.2)与B、C、D、E组[分别为(26.6±2.5)、(54.8±5.1)、(33.1±4.9)、(52.4±4.6)]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后者在胞核中也开始出现阳性信号;C、D、E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具有抗凋亡、促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rHu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uEPO激活了重要的存活通路PI3K/Akt途径,与提高Akt的活性有关,借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由78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脑特异性蛋白质,是由Watson等1990年在使用除小脑以外的皮质区域提取的cDNA探针对大鼠脑中cDNA文库进行筛选时首次发现的。Ng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质,其生物学作用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Ng作为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的储库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作用底物,可能在学习与记忆、突触可塑性、应激及脑部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如老龄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缺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Ng的结构特点、脑内分布特征、调节方式、生理功能和可能参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
脑膜癌病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登会  程燕玲  杨丽  王维平 《临床荟萃》2001,16(14):662-662
近年来 ,临床上不断有脑膜癌病的报道 ,但多数在病程早期未能明确诊断 ,常被误诊为脑膜炎或其他疾病 ,延误治疗时机 ,现将 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45~ 65岁 ,平均5 1.7岁 ,病程 3~ 11个月 ,平均 5 .2个月。首发症状 :头痛 5例 ,头晕、视物模糊 1例 ,抽搐 1例 ,声音嘶哑伴呛咳 1例 ,双下肢无力 1例 ,多饮多尿 1例 ,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多组脑神经损害 ,脑膜刺激征 9例 ,脊神经体征 2例。神经系统以外表现 :10例患者中 ,有 7例发热 ,体温 3 7.5~3 9℃之间 ,其中 1例在发…  相似文献   
100.
破伤风是由G 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1 ,2 ] ,但感染原因日趋复杂而隐蔽 ,临床表现亦不典型 ,为急诊救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现就我院1988~ 1998年 10年期间急诊救治的 5 6例破伤风患者作一回顾分析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40天 ,最大 87岁 ,平均38 1岁 ;14岁以下儿童 11例 ,成人 45例 ;外地患者 44例 ,市内患者 12例 ;农民居多 ,占 2 2例 ,工人 11例 ,余 2 3例分别为儿童、学生、个体户、无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